雪泥鴻爪

5,116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知道與做到






知道與做到,是兩個不同層次面的事情,明朝政治、哲學家王守仁闡述的「


知行合一」與筆者要談的「知道」與「做到」,有著實質上的相同,卻又有


著本質上的不同,首先,我們來聊聊「知道」,知「道」,這道可道,非常道


,不同的理學、心學等學術或是宗教所詮釋的「道」,各略有異同,所以這


「知道」就無法統一而論了,更何況還存在著相對與絕對的觀點因素。







所以王守仁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事物物追求「


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也就是先「至良知」再「知行合一」,基本上


筆者偏向王陽明,但也不盡然,否則也就不會有這一篇文章了,「至良知」的


過程,有著事理無窮無盡,所以,筆者的「知道」泛指一般經由學習、讀書


、生活、經驗……等等的積累,故,只要你活的時間夠久了,基本上的「知


道」你是應該要「知道」的了。(當然,也有人渾渾噩噩活一生的……)





好了,那麼「做到」呢?先說「知行合一」吧!在知與行的關係上,王守仁


從「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出發,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


不能算真知……,但是筆者的「做到」不只是「行」而已,這「行」只是做


而已,要做得到,才算是「做到」!





所以,「知道」是要真「知」,至少是自己真懂的「知」,不是那種似是而非


、懵懵懂懂的盲從「知」、鄉愿式的「知」,至於道,存在自己的內心吧!所


以若不「知道」何以「行」之?就好像做一件事,卻不知自己在做什麼?


那做到什麼結果,才算是「做到」!不知所云也!不知所做何事也!為何要


做也!





寫到這裡,筆者要說的「知道」與「做到」,已經非常清楚了,現今我台灣


同胞們,最欠缺的就是「知道」與「做到」的心靈層次義蘊,從小孩到老者


,從學校、政府到媒體,無一不缺乏這做人的基本中心思想,否則也不會有


那麼多的社會事件……,更可憐的是我們小老百姓啊!不過,不能兼散天下


,至少也要獨善其身吧!





知道與做到,要說的、要表達的,就先寫到這裡吧!以下節錄【傳習錄卷


徐愛錄】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時,只說一箇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


箇行,已自有知在。





古人所以既說一箇知,又說一箇行者,只為世間有一種人,懵懵懂懂的任


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箇冥行妄作。所以必說箇知,方纔行得


是。





……又有一種人,茫茫蕩蕩,懸空去思一索。全不肯著實躬行。也只是箇揣


摸影響。所以必說一箇行, 方纔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補偏救弊的說


話。若見得這箇意時,即一言而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未央格裡的蒼穹

  我一直不喜歡「時尚」這個字眼,它代表對自信的缺乏,一種人云亦云的膚淺,它,只比流行好一點點,因為只有在時空中沉澱的時尚才會留下來,那就是「品味」,而經歷淬鍊的品味,才能成為「風格」,風格逐漸凝聚成「主義」,終於,對主義的執著成為一種「信仰」,但,信仰往往又回頭扮演著流行與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