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系列:獨木難支的將材 李秀成
太平天國後期三王之一的李秀成,是繼洪仁玕、陳玉成之後,第三位封的天國
主力,在當時的情況,李秀成本應該是第一位封王的,但是洪秀全對他其實是
不太信任,連「忠王」也有兩層涵意,一個是真的忠王,另一個是你必須「忠
」於天國,這當然是有原因,我們留後再述。
本篇評忠王李秀成,為獨木難支的將材,一點也不為過,當時的太平天國除了
陳玉成外,就是他了,而陳玉成我評為大廈將傾的棟樑,因為真的比戰略英王
優於忠王,而比其他的部分,英王也絕對比忠王來的優秀,所以李秀成是將才
而陳玉成是棟樑,這原因我們也留著後述。
李秀成是漢族客家人,父李世高,弟李明成,子李容發。因分類械鬥,以致家
產均遭他人霸佔,所以自幼家境非常貧寒,負債尤多,十歲後便要工作幫補家
計。少年曾隨舅父讀過三年私塾,所用教材乃當時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三國
演義》,之後也曾從洪秀全研讀四書。到了廿六至廿七歲間,聽到洪秀全開始
傳教,李秀成也信了教。
金田起義後,太平軍路過李秀成家鄉時,李秀成一家燒了自己的房屋,加入太
平軍。1853年,李秀成被升為軍帥,同年改任監軍,其後屢次升職。1858年
,天王洪秀全再設五軍主將,李秀成被封為後軍主將,於隔年被封為「忠王」。
1860年,李秀成在擊破清軍的江南大營後,乘勝攻下江蘇南部多個地方,於蘇
州建忠王府,遺址現為旅遊景點。
同年下半年,在援救安慶的軍事行動中,李秀成率軍西進,次年上半年進至湖
北東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萬人,在知道其它地方的太平軍吃敗仗後,放
棄進攻武漢三鎮,改向東進軍。這次退兵可以說是一個重大錯誤,錯失了與陳
玉成聯攻安慶解圍的良機。後來李秀成被清軍囚禁時,曾國藩的幕僚曾就退兵
一事問李秀成,並說李如果進攻武昌,安慶之圍便可解除了,李初時答兵力不
足,最後說希望攻佔杭州以鞏固後方。1861年底,李秀成攻下杭州,浙江巡撫
王有齡懸樑自盡,太平軍陸續攻佔浙江大部份地區。
1862年李秀成率軍攻上海,在清軍和洋人聯合抵抗下,太平軍雖然有些進展
,兵至現今上海思南路一帶,久攻之下仍未能佔領上海。此時清軍開始包圍
天京,李在下半年時奉命調集大軍回救天京,猛攻四十多天仍未能擊退清軍,
被迫撤退。
因為李用兵上海自華中抽調過多兵力,導致陳玉成在廬州缺兵陷入重圍到不
支遇害,殊為可嘆李亦被人譴責。賴文光、洪仁玕對李攻上海即頗不以為然
(洪力主上海是外交問題應與英法外交談判處理,不應軍事攻佔,李不聽勸
,不幸洪預見言中)。
1864年初,湘軍完全包圍天京並於7月破城,李秀成帶領幼天王突圍。李於
危急時將座騎駿馬讓給幼主,自己改乘劣馬而被追上逮捕。失散後走到一座
山上,因財物露白而被人發現,最後被人捉送至曾國荃的清軍營。
李秀成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自述,全書無結尾。自述原稿卷末第74頁以後的
內容部份被撕去,有傳言謂他在被囚期間曾經遊說曾國藩反清自立但未遂。
1864年8月7日,被曾國藩下令於南京江寧處刑,時年42歲。在臨刑前,
李秀成毫無戚容,談笑自若,並寫有十句絕命詩敘其盡忠之意。李鴻章在寫
信予曾國藩,表示在閱覽完《李秀成自述》後,也感動讚譽李秀成是「英雄
人物」。
洪秀全晚年,不僅思想狹隘保守,沉緬聲色,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
潭,一度改國號為「上帝天國」,在眾人反對下才改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
天國」。而李秀成對此不予接受,這點讓洪秀全更加的懷疑他的忠誠度,李
秀成在自己的轄區,仍是太平天國,再加上李秀成於蘇州建忠王府,頗有自
立的嫌疑,又違抗干王的上海策略,先前又戰略錯誤,間接害死了陳玉成,
讓天王認為他好像是在打自己的天下,所以對他的質疑也到了極點。
雖然後來李秀成仍是以救援天京為己任,但是獨木難支,仍然是兵敗城破!
自己也被捕,《李秀成自述》中,頗有許多感嘆,但是也有許多疑點,例如
為何不馳援陳玉成,就講的不合邏輯,但是無論如何,他確實是獨木難支的
將材忠王李秀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