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很讓人雋永,年輕時的我,總被周遭的人形容成雅痞,到了中壯年,不
知不覺的成了「憤青」式的犬儒,筆者其實並不諱言的形容自己,我的人生
,至少到目前四十餘年,不能說有多麼轟轟烈烈、璀璨輝煌,但是應該總是
比尋常百姓人家多了那麼一點曲折,這曲折可以形容成命運多舛,也可以說
成天將大任將於斯人也……,
總之,結果大致上是好的,就是做什麼事情,
總比一般人來的好一些些。
也許真的是態度決定高度,這是我的人生哲學,所以,不論讀書求學、打球
學音樂、當兵進藝工隊,寫寫文章、職場生涯等等諸如此類的大小事,總是
能交出不算太壞的成績單,加上我年輕時對生活的品味,食衣住行育樂等等
的要求,所以被眾人稱為雅痞,實在也不意外,什麼是雅痞呢?我先綜合一
下最中肯客觀的定義:
「雅痞源自YUP,英文縮寫源自Young Urban Professionals,即居住於都市中
的專業人員,英語yuppie的音譯,大學以上學歷,屬白領階層,收入較高,
甚至為雙薪,共同特點約為單身、獨居、較注重生活品質及優適的休閒生活
當然也就是社會上有著高薪的中產階級(Bourgeoisie),雅痞也會使用比較時尚
的名牌,但與炫富、暴發戶不同,氣質上差很大,舉衣著來說,雅痞所要具
備的就是獨特的個人品味與風格,他們不單單是名牌導向,也要求質感、顏
色、樣式與材質的搭配……。」
我相信這樣的解說,大家應該能了解「雅痞」的基本定義了,那「憤青」與
「犬儒」的涵意呢?我還是一併說說吧,先談什麼是「犬儒」吧,犬儒本是
一種學派(Cynicism)是西元前三八○年,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弟子安諦斯提
尼斯(Antisthenes)在雅典成立的哲學派別,倡言福德合一,有德即幸福,以
簡單的物質生活自甘,藉苦行達於主善,亦稱為「西尼克學派」。
不過上述的應該是「古典」+「西方」的解說,以目前華人的認知來說,這
「犬儒」之義蘊因中文裡本無現成的對應詞彙,故被理解為「譏誚嘲諷、憤
世嫉俗、玩世不恭」,所以現代的「犬儒主義」,帶有貶義,意指對人類(或
政府)真誠的不信任,對他人的痛苦無動於衷的態度和行為,所以簡單來說
,早期的犬儒主義者是根據自身的道德原則去蔑視世俗,而後期的犬儒主義
則依舊蔑視世俗,但是卻喪失賴為準繩的自身道德原則。
所以早期和現在的「犬儒」定義,有著程度上的差別,因此王爾德(Oscar
Wilde)說:「犬儒主義者對各種事物的價錢(price)一清二楚,但是對它們的
價值(value)一無所知。」寫到這裡,筆者可以簡單的解釋,什麼是「憤青
」了,「憤青」很像現在的「犬儒」定義,但是不完全是,一方面「憤青
」是年青人,而且也只有在「情緒上憤世疾俗,對社會的種種現象感到不
滿,喜歡對政府進行批判,對社會主流而言相對極端,甚至於帶有無政府
主義的傾向。」這些方面雷同。
好了,為了解釋這三個名詞,浪費了不少篇幅,為什麼筆者會寫這篇《從
雅痞到犬儒》呢?而且選在大年初一分享呢?原因無他,這是一種反省的
心理,利用新的一年來反省過去這幾年來的過程,以前年輕時,被稱為雅
痞,講真的雖不中,亦不遠矣!是好或是不好,基本上身為「雅痞」的人
是不太會在乎的,因為「雅痞」是有點理想主義加上自利主義的心態,而
自從寫了部落格後,在「蒼穹未央」裡,偶而也發表了一些對社會、政府
、人民、名嘴與媒體等等不滿的文章。
基於這些文章,筆者的周遭好友們,對於那些文章的銓釋是,西河不知不
覺中,變成「犬儒」、「憤青」了,我冷靜的思考結論,還是那句話,「雖
不中,亦不遠矣!」,不過呢,還是有差別的,首先,筆者「雅痞」的身
份還是存在的,只是某些定義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古典」式的「犬儒
」理念,與部分的「譏誚嘲諷、憤世嫉俗、玩世不恭」,但是還不至於到
了只知價格,忘了價值的地步(現代華人解釋下的犬儒),至於「憤青」,
一來筆者年紀不符,二來坦言之,還是不太像,反而是當今台灣的媒體與
網路上的鄉民們比較像,不是嗎?
從雅痞到犬儒,這樣的轉變,筆者認為是一種「混搭」的綜合風格,雖然
這也是一種必然性(筆者最大的優點,就是不會自欺欺人),但是我會修正
減少那些批判、攻擊、數落、睥睨、調侃的文章的,眼尖細心的話,應該
不會寫了,一來寫了也沒用,二來寫完了不但不會舒坦,反而更為悲觀,
何苦自討苦吃呢?這些事情,還是交給各種不的「憤青」去處理吧。
註:在大陸「憤青」還可細分為左憤與右憤……,在台灣「憤青」也能分
成藍憤與綠憤,還有一種「人云亦云鄉愿式」的西瓜牆頭憤,更重要
的是,在台灣自發性的「憤青」並不多,通常都是被「憤壯」與「憤
中」所利用的,而這些都是打著「憤」字招牌下的政客所影響的,這
「憤」字還真的很像「糞」呢!呵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