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鴻爪

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靈異楔子






整個版面呈現的是幽黯氣息般的背景,畫面是靜止的……寂靜的,就像是看一


張照片或是一幅圖畫,無聲無息的,驀然間,可以感覺到這不是平面的圖片,


而是三度空間的一間屋子,只是……太過黑暗的幽靜,給人一種陰森、詭譎、


難以形容的晦澀,慢慢的……仔細的觀察,發現這房間也還有些許的燈明,如


綠豆般的光點,稀稀落落的……,這時聲音也加入了行列,整個畫面如電視銀


幕般的動了起來,緩慢地……。




 




這是一間看起來應該很安靜,但是卻又喧嘩吵鬧的一個空間,充斥著各種聲響


,有人的聲音,或男或女,或老或幼,說話的聲音,似呻吟、似呢喃,有哀嚎


、有低語,矇矇懂懂、模模糊糊,怎麼聽也不切確,但又實實在在的存在,參


雜的機器的運轉聲……,各種維持或監控生命的儀器,發出不同的但是有規律


的跳動…沒錯,寫到這裡,必須很明確的表達,這是一間獨立的加護病房,專


業術語ICU(Intensive Care Unit)





加護病房裡,有一張比一般病床還要大的床,床上躺著一個人,一個還活著,


但是徘徊在生與死之間的人,他的臉上罩著一張透明但是覆蓋面部超過二分之


一的氧氣罩,所以剛才說的似呻吟、似呢喃,有哀嚎、有低語等等的聲音來源


顯然不是躺在床上的那位……,讓我們回到那個燈稀幽黯的空間裡,諾大的房


間裡,並沒有門的桎梏,只用一簾布幔從左邊拉至右邊……。





這一既窗又門的布簾,通常是拉上的,而走廊上的燈光,正好成了絕佳的投影


設備,配合著不知是子夜還是天明下的歲月裡, 既姽嫿於幽靜兮,又婆娑乎於


人間,這種曖昧、幽冥的魅影,行動時有別於正常的人影,但是兩者之間的穿


梭交流,毫無障礙,一者貌為飄動狀,一者如常走動狀,但兩者間似無牽連又


恰有互動乎?





這時,布簾被拉動開些許,走進了一名護士……,手裡拿著注射器,用心的觀


察了各種儀器所展現出的值後,將注射筒的藥物注入了點滴瓶裡,也許是一種


生物本能感應吧,躺在床上的病人,睜開了緊閉許久的雙眼……,女護士發覺


後開口說了一句話,這是唯一的,第一句可以聽得懂的語言,她說的是:「你


知道你是誰嗎?」





後記:





多年前,看了一本倪匡大師的小說,印象深刻的是小說的楔子,居然高達五個


,小說有楔子,由來以久,倪匡自己也寫道:「要是沒有那位洪信先生,在龍虎


山上清宮揭開了那塊石板的楔子,一部水滸傳也不知要從何說起才好了。」


但是有好幾個楔子,似乎不多見,搞不好可以列入首創,倪匡大師過於謙虛


了,事實上如無意外,還真的是首創呢。





小說故事的寫法,有一種麻花結構式的展現,就是把多條故事線,像麻花般


的擰在一起,輪番敘述,這種麻花結構式的經營,須要高度的技巧,落筆前


要有周密的規畫,通常是三條不相干的主線去發展,寫到一半後,三條線開


始結合纏住了,互相輝映。





而倪匡大師利用五個楔子,發展出五條主線,難度更高,而筆者後記的重點


是,本篇《靈異楔子》正也是另一種首創結構,會寫出超過十個以上的楔子


,然後呢?將這數個楔子,直接的揉成麵糰,不會有輪番敘述的方式,而是


把楔子當成積木塊,堆疊起來,變成一個故事,但是首不首創不重要,還是


那句老話,要好看才重要。








後記後的後記:





倪匡大師的那本書,書名是《茫點》,科幻小說第三十七集,遠景出版,初


版是民國七十年十月。(後記後的後記,好繞舌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未央格裡的蒼穹

  我一直不喜歡「時尚」這個字眼,它代表對自信的缺乏,一種人云亦云的膚淺,它,只比流行好一點點,因為只有在時空中沉澱的時尚才會留下來,那就是「品味」,而經歷淬鍊的品味,才能成為「風格」,風格逐漸凝聚成「主義」,終於,對主義的執著成為一種「信仰」,但,信仰往往又回頭扮演著流行與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