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鴻爪

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趙雲隨筆








在三國的眾多英雄偶像之中,文的翹楚當為諸葛孔明也,武的將領之中,就各


有各的粉絲群了,除了關羽、張飛等名將外,趙雲的粉絲也不遑多讓,以非官


方的統計資料顯示(就是日本三國志電玩統計),趙雲的粉絲有超越成武將第一


名的趨勢呢,無論如何,趙雲在三國的名氣排名裡,絕對是A咖的等級的。









趙雲會有這麼高的評價,當然除了一身是膽的武藝之外,其忠、義、智等等,


都不僅僅只是一名武將而已,甚至三國演義裡的空城計之原型【附錄一】,就


是趙雲在漢中爭奪戰中的橋段改編,但是很奇怪的是趙雲的官,升的特別的慢


,甚至連魏延為漢中太守時,趙雲才封個翊軍將軍,講白些這很不合邏輯的,


翊軍將軍【附錄二】,換成現今的官職,以筆者來評斷,也就僅一陸軍的資深


少將矣!





在歷史上,劉備於漢中稱王之時,分封關馬張黃為前、左、右、後將軍,趙雲


則被封為翊軍將軍,而《三國演義》卻將此事改寫為劉備封關張趙馬黃為五虎


上將,因此有一種看法認為趙雲的地位其實不如關馬張黃四位將軍,甚至不如


劉備在漢中時突然拔擢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的魏延,如知名的三國研究學者


沈伯俊和易中天便支持此說法,雖則此說法較接近目前史書證據,但須注意的


是依照此說法的話則相較於魏書,是否許褚或曹純之地位之於曹操也低於張遼


、徐晃等將領呢,值得深思其故也。





不過對趙雲的地位有一種肯定的看法是,趙雲曾經擔任過的一個職位是中護軍


,依東漢軍制,前、左、右、後將軍乃是負責統軍鎮守在外的戰略要地,而中


領軍、中護軍則掌管禁軍,負責鎮守京城,依三國魏制,中護軍掌禁兵、總統


諸將、任主武官選舉,因此趙雲的職務乃是負責統率蜀漢中央的武將與禁軍,


並負責選拔武官,因此趙雲實際上的實權相當大,其地位不亞於一方之都督也


,因此趙雲應是受到劉備皇室相當大的信賴,才能得到這個職位,而依趙雲多


次救主的表現看來,劉備的這種信賴亦是相當合理的,這也能解釋趙雲為何能


多次面對劉備提出軍國方面的諫言。(但這是後期的任命)





有關於趙雲的歷史評價,我們可以從《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中,陳


壽的傳評:「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所謂灌、


滕之徒,灌指灌嬰,漢開國功臣,官至大將軍、丞相,而滕乃滕公,也就是夏


侯嬰,也是漢開國功臣,因曾為滕令奉車,故號,官至太僕,兩者皆可見《漢


書》列傳/卷四十一/樊酈滕灌傅靳周傳。





【附錄一】:簡述空城計之原型故事如下: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率軍進攻漢中,次年黃忠在定軍山打敗夏侯淵,


斬其首,於是曹操親自率領大軍來爭奪漢中,並先運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有


數千萬袋,黃忠認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便領軍出擊,當時趙雲屬下的士兵


也隨著黃忠一起出擊。





但是黃忠的軍隊過了約定的時間之後仍未回來,擔心的趙雲便帶著數十騎的小


部隊出了兵營的圍柵,查看黃忠等人的情況。結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軍


,趙雲遭到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趙雲才剛和敵人交手,敵人的大軍已來到面


前,聲勢逼人。





趙雲便一次又一次地的突擊曹軍士兵的陣列,且戰且退。曹軍雖然被趙雲擊潰


,但是仍憑藉數量優勢將趙雲包圍起來,趙雲便突圍並退入蜀軍的圍柵內,此


時部將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趙雲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並救出張著,將


他帶回圍柵內。此時曹軍已追至蜀軍的圍柵,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圍柵,見曹


操大軍殺到,便欲閉門拒守。趙雲進入主營之後,卻下令大開柵門,然後令蜀


軍偃旗息鼓。





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卻。此時趙雲下令打響戰鼓,鼓


聲震天,又令蜀軍以弩箭射向曹軍,曹軍為之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


死者甚多。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昨日戰鬥之處,讚歎說:「子龍一


身都是膽也!」於是飲宴直到黃昏,軍中號趙雲為「虎威將軍」(非將軍名,只


是外號)。





【附錄二】:翊軍將軍,這官到底有多大:





「翊」有飛翔、輔佐之意,東漢以前舊官未見其名,不知其典故,筆者認為可


能為劉備首創將軍封號,不過後來南北朝時翊軍將軍有重號將軍、從二品的記


載,隋朝時則為散號將軍之首,與大都督、四征將軍、三將軍同為正六品,所


以說這將軍封號有點非正式的感覺,如筆者前言,約一資深少將矣!




真實的三國








在筆者的歷史論述中,清朝可能是主題最多的朝代,次之,就是三國了,事


實上,以一般人的認知來說,三國故事是遠遠超過清朝的,這當然與四大名


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有很大的關係,在膾炙人口的傳播下,這是必然的,而也


因此種下了歷史的誤讀之根源,這也很自然,真實的三國史實,我們雖無法


確切的得知一切,但是可以非常肯定的說,絕非羅貫中先生寫的那樣。









而現代人又依三國演義為本,開始打造三國的歷史故事,將其「梗」做藝術


加工,這就好像現在中視正「夯」的「三國」,前幾年志玲姊姊演的「赤壁」


……等等,如過江之鯽數之不盡,但是重點來了,從歷史學者的角度來看,


這三國演義本是「訛」了,這麼個以訛傳訛下去,這次第…怎麼個了得。





所以說了,連﹝蒼穹未央﹞的「古今隨筆」裡,也寫了十一篇有關三國的「


梗」,這十一篇的連結都會在本文中出現,算是一種另類的置入性行銷,不


過主要的目的是要平衡,平衡「膾炙人口」下的「以訛傳訛」,還給歷史人


物一些真實(公道),例如諸葛孔明隨筆中,我們探討諸葛亮是個好的行政院


長,但不是個國防部長與参謀總長的料,而周瑜隨筆,也告訴世人,周公瑾


才不是個度量狹小的大都督。





而上個月才剛寫的魏延隨筆,也告訴我們魏延不是個長有反骨的壞蛋,但是


是個殺主求榮的小人,跟現在很多帶槍投靠的跳槽人士一樣,下場不見得是


好的,古將隨筆中,我們探討諸葛亮心中的為將之道,得知好的政治學家,


不一定是好的政治家,而也從淺談草船借箭之中,知道這個策略的難度,所


以其虛不若三顧茅廬之謎,來的真實。








箭在弦上的故事,看見了台灣政客的無恥與虛假,反而不如陳琳來的真實


與靦腆,也從蔣幹隨筆中,知道人的機運是如何的重要,如蔣幹的才情,雖


就算不及周瑜,但也不至於成為跳樑小丑,相對的從鳳雛龐統隨筆中,也得


知鳳雛明明不及臥龍,偏偏要弄得伯仲之比肩,結局除了喪失個人性命外,


也導致了後來「大意失荊州」的根源。





最後,筆者寫張松與法正,這與魏延隨筆的義蘊,有同工異曲之妙,不過這


篇可把劉備的品格也質疑了……,真實的三國世界,雖然沒有借東風的神話


傳奇,但是仍然有著另一種真實的風格,從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裡可見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


煙滅。」如何?也不定要七星壇諸葛祭風吧!

淺談三大軍師








中國歷史上最為人人稱道的三大軍師,依先後順序為張良,諸葛亮與劉基三


人,這三人的智慧早已深入民心,如果有人敢說這三人智商不高,可能說的


人智能上有可議之處!









但我必須說如果真要排中國歷史上,前三名的軍師那除了張良,另外兩位可


能就排不進去了,我的標準是以正史所載去評論,當然也會以成敗論英雄,


稗官野史不列入考慮,先說被神話到最誇張的劉基吧!





劉基字伯溫,元朝科舉的進士,在朱元璋開國功臣中,學歷最高的一位,也


在元朝前前後後當了二十幾年的官,被稱為哲學家,謀略家,天文學家,軍


事家等等......簡直是神無異,但正史上差異很大。





第一那許多書沒辦法證明是他老人家所著,包括膾炙人口的燒餅歌,第二他


最大功績是先平陳有諒,張士誠等等政策,譬美諸葛亮的隆中對,但各位看


倌只要拿一本歷史年表,把時間對一對,就會發現真的很抱歉和他沒什麼關


係,(對歷史有興趣的人,可以考慮買歷史年表,柏楊的就不錯)而朱元璋封


開國功臣時,也沒封到他,行政院長也沒讓他做,後來補封時才補了個伯,


開國的宰相是李善長,有人說他可以當第二任,但他又退休了,而且又被第


二任的胡惟庸給毒死了,事實上他跟朱元璋的時間,比起其他人晚的多,而


且年資又短,只能勉強算是開國功臣的後段班,又他應該偏向學者,朱元璋


給他的工作大都偏向科舉,文化等等。





第二位就是被三國演義搞得像道士的諸葛孔明,但他可真的有料了,要不然


以蜀國的人地,物想要三國鼎立不容易,稱為智慧之星雖有點誇大但也在可


接受的範圍,因為星星滿天都是嘛!以當時我至少可以舉十個以上的智者,


其能力不在孔明之下,可是蜀國的確是在孔明的努力下開國的,他是開國軍


師,實至名歸,不過他太累了,被累死的,但就算讓他多活二十年,也打敗


不了司馬懿,就算是智慧之月也不行,因素太多恕不贅述!所以諸葛亮基本


上是符合歷史記載的,除了那些妖法。





張良字子房,名軍師的代名詞,他的身體不好,屬於虛弱體質,史記中說他


像女子一般不像孔明身高超過180公分,但還是個儒生樣,劉伯溫就長的像


虯髯客一般,張良的記載比起另兩位來少一些(指正史),但那是因為時代比


較久遠,可是可信度就很高,名如其實,像火燒棧道,四面楚歌,等等謀略


的確出自其手,而且也急流湧退,善終。





評論到這三人之中誰的智慧最高,應該不用狗尾續貂吧!比起淡泊名利也


剛好與智慧成正比,至於名氣則號為三大軍師!




中國人史綱








《中國人史綱》是柏楊在綠島監獄中書寫的一部中國通史,從盤古開天寫


到八國聯軍,不過台灣星光版,只有印到八國聯軍(),是柏楊的三大代


表作品之一,全書較之其他中國史書,有明顯的區別,該書以一世紀(一


百年)為敘述單元;以公元為計算時間的標準;直呼帝王及歷史人物姓名


並在每節末尾加敘東西方世界,是其特色。









柏楊在形容獄中寫書的艱難過程道:「叢書是我在火爐般的斗室之中,或


蹲在牆角,或坐在地下,膝蓋上放著用紙糊成的紙版,和著汗珠,一字一


字的寫成。參考書的貧乏使我自慚,但我別無他法。而且心情惶惑,不敢


想像這些艱難寫出的書稿,會遭受到什麼命運。所以不可避免的會錯誤百


出,唯有乞求方家指正。」





現今看來,本書是有不少錯誤的,但個人認為瑕不掩瑜,甚至也可以用寬


容的態度去看待,比較常提的如下:(將錯誤改成爭議即可)





一、姓氏不分,姓氏連用,姓名連稱,如把姬姓軒轅氏的黃帝稱作「姬軒


轅」,姚姓名重華的舜帝稱為「姚重華」,羋姓熊氏的楚武王稱為「羋熊通


」,不符合先秦時代男性用氏,女性用姓的習慣。





按:有關這點,本人曾在知識平台歷史區回覆過,請参閱連結:



麼姓毛,稱毛公】 (本篇已被大陸歷史論壇引用為正確論述)






二、《中國人史綱》引用《史記》的說法認為《詩經》是孔子刪的。事實


上,沒有確實的證據說明孔子刪《詩經》,《左傳》中記載孔子不到10


時就有了定型的《詩經》。





三、「炮烙()」的發明者。(一般的考證是商紂王,而非夏桀)





四、本書述朱翊鈞在深宮裡吸食鴉片,事實上,並沒有證據顯示朱翊鈞在


深宮裡吸食鴉片。





五、說歐洲的匈人是中國歷史上的匈奴人的後裔,這種說法目前沒有考古


學上的證據。





六、書中說蒙古人是匈奴人的後裔,然而目前一般認為蒙古人是東胡民


族鮮卑人的後裔,並非匈奴人。





筆者說《中國人史綱》是瑕不掩瑜,主要是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史籍中,


它與過去所有的通史都不相同,有許多空前突破性的特點,如下:(


自出版社之書錄)





一、 以世紀(一百年)為敘述單元──傳統史書以朝代為敘述單元。





二、 明確時間坐標以公元為計算時間的標準──傳統史書常陷於糾纏不


清的年號制度。





三、 本於平等原則直呼帝王及歷史人物姓名──傳統史書多用封建時代


的諡法尊號。





四、 以全體中華人為主體──傳統史書以帝王為主體常被戲稱為帝王家


譜。





五、 以人權為重心直書是非──傳統史書多是聖君賢相的君父神話。





六、 不計成敗以事實為根據──傳統史書多是成王敗寇顛倒是非的醬缸


史筆。





七、 加敘東西方世界使中國在世界史上的相對位置一目瞭然──傳統史


書多忽略不提。





八、 柏楊獨特的流暢而趣味盎然的文筆──傳統史書多枯燥艱澀難以閱


讀。此書已縱橫書市二十餘載,如今讀來,仍是字字句句發人深思。

四大悲劇






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即莎翁的四部悲劇作品《哈姆雷特》、《馬克白》、《李


爾王》和《奧賽羅》,今天要談的不是四大悲劇的評論或賞析,基本上筆者


也沒有資格與能力來談論這些,今天的的重點是想將四大悲劇裡的一些著名


的句子,提供一些出來,供格友們來欣賞,當然免不了會提到些劇情,以便


對應或說明這些句子的背景。









《哈姆雷特》(Hamlet),是莎翁最負盛名和被人引用最多的劇本之一,劇本


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位丹麥王子,他在劇中的經典獨白「生存還是毀滅,這是


個問題」To beor not to bethat's the question)是戲劇史上流傳最廣的台


詞之一。 劇情主要講述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為父報仇的故事,哈姆雷特在其


父丹麥國王打敗波蘭軍隊後前往維滕貝格大學,但之後忽然傳來父親猝死的


消息,國王的弟弟克勞迪自行宣布繼承王位,並迎娶前國王遺孀,也就是哈


姆雷特的母親葛簇特為新皇后……。





《馬克白》(Macbeth)是莎士比亞最短的悲劇,也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此


部作品經常在世界各地的專業和社區劇院上演,這齣戲劇是典型的因權力的


渴望而背棄朋友的故事,它大致根據蘇格蘭哲學家赫克托·波伊斯的《蘇格


蘭國王馬克白》而寫成,劇中的經典獨白,如下:「美即醜惡醜即美」,「我


抓不到你,可是仍舊看見你。」,「當你能那麼做,那麼,你就是男人。」,


「不要再睡了!馬克白已經殺害了睡眠,那清白的睡眠,把憂慮的亂絲編織


起來的睡眠……」





《李爾王》(King Lear)它可能於1605年寫成,劇情基於一位傳說中羅馬人


時代之前,不列顛國王李爾的故事,關於這位國王的史記、詩歌和劇作在莎


士比亞時代前便已存在。劇中最重要的名言是「Cry it! Cry it ! These heart of


 steel for you! Cry for me(哭吧!哭吧!你們這些鐵石心腸的人們,為我而


哭吧!)劇情是李爾王決定退位和將他的王國分給他的三個女兒的故事。





《奧賽羅》(Othello: The Moor of Venice)劇情簡介:黑人將軍奧賽羅與美


麗善良的苔絲狄蒙娜相愛而秘密成婚,身份尊貴的貴族苔絲狄蒙娜從奧賽


羅坎坷的奮鬥史中看見奧賽羅內心深處的高貴,決定不顧父親的禁令委身


相隨,但在同一時間,旗官伊阿古因自己夢寐以求的職位被奧賽羅給了凱


西奧,又妒忌凱西奧能被賞賜,所以他決意用奸計同時謀害奧賽羅與凱西


奧來作出報復……,劇中的名言是:「惡魔往往用神聖的外表,引誘世人


幹最惡的罪行。」

淺析人子








這一篇我打算還是利用一千兩百字左右,來詮釋在《人子》的十二篇短


篇寓言故事,至於〈不成人子〉這篇就不用贅言了,很淺顯易懂的一篇


,還是那句老話,每個人的感受領悟一定是不同的,也許十年後我再看


人子,又是另種頓悟也不一定,不多說了,如下:







第一篇是「汪洋」,算是一個起點,指的是年青人,初入社會時,雖有抱


負、理想與自信,但是懵懵懂懂,卻在歷盡滄桑時,對人生逐漸開悟,進


而擺脫以往天真而造成的束縛,而回歸到現實,接受現實。





「幽谷」講述一個倦遊旅人,返家途中在無人幽谷歇息,在天色將明之前


,聽見分派顏色的使者將各式顏色分配給即將開花的蓓蕾們,其中有一朵


小蓓蕾,得到了可以綻開任何一種顏色花朵的殊榮,花朵們一面七嘴八舌


地提供意見、分享經驗,一面認為要讓它靜靜地思考,因為天光一現,就


得開花了,結果事實上是種太沉重的責任,答案是沒有開放就枯萎的小蓓


蕾,本篇的引喻就是猶疑不決,錯失良機。





「忘情」藉由小精靈送給出世的嬰兒,聰明、健康、雄壯、仁慈、理智、


堅強、英明、果斷,就是沒有感情,這篇有暗示,現實的社會裡,沒有感


情反而是完美的義蘊。  而「人子」則是爭議最多的一篇,通常讀者心裡


想著,為甚麼老法師後來要殺掉王子,這篇見仁見智,但我寧願相信,王


子成佛比當國王更適合。





「靈妻」要表現的就是人間的許多活動,都是假藉美麗的謊言、假借愛心


,利用同情心,來欺騙純潔善良仁慈的人,使他們成為祭品,這點不只是


宗教,在台灣的某政黨,也是善於此道的。  「花豹」,這是無法抗拒愛


慕者追求的啟示,小花豹高興時豎著白尾巴,就好像人類得意時的心境,

如果此時女性進入他的心靈,更能虜獲牠的心。





「宮堡」強調的是離開太久再回去時,原來的東西就不屬於你的了,例如


感情就是,但是也有引申其他的物事,例如尊嚴仍存在否?  「皮貌」是


女子藉由月光的頓悟,自然、平凡,反而就能快樂,而快樂的人最美麗,


執著於皮貌,是美不起來的。





「鷂鷹」似乎是談教育的真締,用愛的教育,只求訓練出成功的學子,而


不求任何回報,寫的很細膩,但也有點諷刺。  「獸言」這一篇隱喻的道


理很多,從人類本身的觀點,一直到禽獸的觀點,立場的互動,行為的差


別,事實上是非常的諷刺的,但是寫的很誨澀,不容易看出,就連篇首的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曲禮‧上) 真正的含意


,也不是字面上的義蘊,筆者的解析是人類就是人類,也不可能會變得如


神般的高級,(當然假設神是高級的)





「明還」要詮釋的是不懂得欣賞或洞析人、事、物的人,即使身處高位,


也永遠得不到千里馬的,最後一篇「渾沌」是一個集合,我節錄一段書評


作為本篇的結束:





《人子》篇篇都是如此精采、耐讀、發人深省但不教條的寓言故事:〈宮


堡〉中矗立在夕陽中光輝得如同天堂的宮堡、〈皮相〉中發現自己的精魂


可以自由進出外在皮囊的老法師、〈獸言〉當中睿智的老猩猩、〈人子〉裡


頭跟隨老師走遍全國學習如何分辨善惡的小王子、〈忘情〉裡太重感情以


致於忘情的精靈、〈明還〉當中與萬物共生共存的小小孩... 每個故事用


鹿橋的文字敘述起來,都有種從容、恬適的味道,所有喜怒哀愁都被一


種更大的和諧包容,讀進去了,所有的滋味又會重新在腦子裡翻轉出來


。終於在你讀完倒數第二篇〈渾沌〉時,會訝異地發現,前頭所有的故


事,以一種完全不同的面貌重新組合,它們變成了另一篇寓言、傳達了


另一個意涵、表現了另一種生命的姿態;再回想第一篇〈汪洋〉,你才


會驚覺,原來那則像是畢業感言的文章,其實是孕育這所有故事的原初


海洋。最後,再讀那篇有趣、同鄉野奇譚一樣的〈不成人子〉,正好讓


你地把書閤上。




人子‧鹿橋








《人子》是鹿橋繼《未央歌》隔了三十年之後的作品,鹿橋以《未央歌》


成名,這點著無庸議,但是喜歡鹿橋的作品的讀者,我相信最喜歡的恐怕


是這本《人子》,這一點從我認識周遭的朋友中,可以有很明確的「口碑」


而得知,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看這本書呢?因為這是一本淺顯易懂的寓言小


說,而且是短篇的,但是所謂的「淺顯易懂」是指文字上的敘述,其義蘊


可能就未必了,但是這不影響閱讀的樂趣的。









鹿橋在《人子》前言裡說,這些故事「只要喜歡聽就好,不一定要都懂,


不但是聽的人不必都懂,講的人也不必都懂……,這懂不懂的話是指故


事裡的意思,不是指所用的文字」,所以你會覺得奇怪,怎麼會連講的人


也不必都懂,事實上寓言故事,本身給每個人的感觸,原本就不一樣,而


是閱讀者的思考、經歷,以及成長,才會獲得專屬於自己的感動。





《人子》的寫法很像在寫童話故事,書中的環境氣氛,是沒有具體的時間


性,人物的陳設簡單,層次也因想像而有不同的深淺,鹿橋自己說的:「


描寫的風光、情境,都盡力避免文化同時代的狹窄範圍,好讓我們越過國


界,打通時間的隔膜來向人性直接打招呼……。」可是為什麼很多讀者,


看完後,會有一頭霧水的感覺呢?





這就是先前所說的心境層次的問題了,在這數十年來,有關《人子》的


賞析文章很多,甚至連論文也不少,各學者與評論家的觀點,可以說不


盡相同,只能說是偶有共識,這算是《人子》比較成功的地方了,不像


其他的寓言小說,其「寓」可達「識」矣!





這樣說怕是給格友們,也是一頭霧水,講白些,例如愚公移山這個寓言


故事,大家都能很清楚的知道它的義蘊,但是《人子》裡的故事,每個


人的感觸就各有各的不同了,更奇特的是有些人的領悟與觀點,竟是南


轅北輒的,所以說這本書是很值得一看再看,也值得探討的,《人子》小


說中的架構,有很多看似無關緊要的小故事在前鋪陳,而由文中最後的


故事收尾,這種架構,就是筆者曾說過的短篇小說的敘事架構。(對不起


,應該是倪匡說的,我引用的)





在《人子》的十二篇短篇寓言故事裡,是沒有單一解答的,除了那第十


三篇的〈不成人子〉,是最讓人心滿意足的了解,其他的都找不到童話


故事裡那種「從此王子與公主,就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了」這種答案,


所以說「寓言」只是一些給小朋友看的,似乎一目瞭然的故事,在人子


裡也許不是那麼的清晰,隱含的那一層,每個人都有異同的感受,甚至


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閱讀,對其含意也有不同的解讀呢,這就是筆者喜


歡這本書的最大因素,下一篇「淺析人子」我們再見吧!




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海明威的的代表作,也是作為他最


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


很遠的灣流中搏鬥。雖然大家對它有不同的文學評價,但它在 20 世紀小


說和海明威的作品中是值得注目的,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


對於他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起了重要作用。









《老人與海》為海明威帶來了許多榮譽。195354日,海明威獲得普


利茲獎;同年,獲得美國文學院的小說金質獎章;1954年,「因為精通於


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其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對當代文


體風格之影響」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雖然故事的本身和架構,都是一種象徵性的,與實


際漁人的經歷,不盡相符,是一種文學、戲劇的展現手法,更可算是一種


寓言式的小說,用以激勵世人在艱難的環境下,起而博鬥的勇氣,事實上


筆者則認為是虛構與事實的結合,因為Hemingway本身自幼就跟著父親出


海捕魚,捕漁的經驗自然豐富,而其天負異稟的文學天才,兩者相加,巨


作就此誕生了。





十年前,有一個假日的午後,我的大女兒吵著問我,《老人與海》這本書到


底在寫什麼,可以得諾貝爾文學獎,又是世界名著,她當時還小,但是我


跟她說,這本書從頭到尾,就是敘述一個老漁夫,出海捕魚的經過,然後


回家,她懵懂的點了頭,事實上也真的是如此,但是Hemingway是藉此過


程,達到他想要表達的真締。





「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與榮耀,必須勇敢地與週遭環境,作勇敢的博鬥」





「人可以被消滅,但不可以被打敗,所以還有一個生存的要素,就是忍耐」





從這兩句名言裡,我們可以切確的知道幾件事,書中的老人捕魚,和姜太


公釣魚,似乎是同一種涵意,所釣的、捕的都是人類的理念象徵而已。





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Hemingway 想告訴讀者們,一個人的生活與


生命,起碼要有一定的信念與希望,一個人實在的為理想奮鬥之餘,更是


為理想而生存,人生才會有希望,這是基本的,也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包


Hemingway 自己,也以自殺做為人生的終站。

荊軻隨筆








在中國刺客的歷史裡,荊軻應該可稱為第一把交椅了,雖然之前於他者,不乏


其人,而之後於其者也,亦大有人乎,更何況他刺秦皇,也沒有成功,但是不


以成敗論英雄,終究是掩蓋不了他在刺客中的崇高地位,在史記的刺客列傳裡


,司馬遷把荊軻描繪的非常詳盡,格友們想想,「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


兮不復還……」這是何等的壯烈,令人感概萬千,迴盪不已!







但是,荊軻本人真的只是一個刺客的先驅或者說荊軻真的只想當一個刺客嗎?


我們來想想,從史記中,細細讀來,能不感受到荊軻刺秦始皇,或多或少帶有


些勉強的意味存在嗎,這樣說不是認為荊軻刺秦的意志不堅,也不是說荊軻不


想或不敢去刺秦,而是感覺荊軻的原意,不是以刺秦為一生的志向,更不是以


當刺客為終生之職志的。





首先,從荊軻的列傳裡,我們知道他是懷才不遇的(衛元君不用),後來他也曾


周遊數國,都沒像孔子那樣的「幸運」,舉世滔滔,知音何在?於是失意之餘


,只好在燕國的市井之中,結識些血性朋友,如史記:「酒酣,高漸離擊筑,


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這不啻是一幅憤世狂


俗的寫照,其胸臆間又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牢騷呢!





筆者真為荊軻掬把同情之淚,因為荊軻本是一位有理想、抱負的血性男子,沒


遇上伯樂,無法學以致用,已經很鬱悶了,偏偏又遇上了燕太子丹這種沒有救


國救民的才具,臨了又沒以死報國的決心,只會責人以死,又加上田光、樊於


期這些一個個以自刎相激,造成荊軻一種不得不為的騎虎之勢,講白些,荊軻


是被逼上梁山的一點也沒錯。




更可惡的是太子丹這些人,唯恐他人為其死得不快,連荊軻要求多留幾天,等


其副手前來以行其事而不肯為之,向荊軻求之不足,繼之以跪,跪之不足,繼


之以哭,裝模作樣、軟硬兼施的醜態,儼然將荊軻當成了非死不可的地步,結


果用一個秦舞陽充數,圖窮匕見,身首異處而收場。




晉陶淵明有《詠荊軻》: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髮指危冠,猛氣充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歷史的誤讀








什麼叫做「歷史的誤讀」?我舉一個最膾炙人口的桃園三結義,在正史的記載


下,從無此事,不管是《三國志》還是《資治通鑑》全都沒記載,而且以年齡


來算,關羽還大於劉備呢,但是因為《三國演義》這本小說的風行,造成大家


積非成是的誤解,所以說了,會有歷史的誤讀或誤解,通常也是有其因才有果


的。









整個中國的歷史,由勝利者編撰的歷史,能不掩蓋自己的不是嗎?繆種流傳,


貽誤後人,卻被當作權威經典,政治考量下賣弄的文治武功,不免會對前朝史


實曲筆刪改?這些都是造成誤讀的因,而果就是產生出許多的歷史矛盾、混沌


、偽英雄、假經典等等,還有現代的政客學習扭曲歷史的必然性。





筆者寫歷史論評,最著重在於本,最唾棄信口雌黃的人,君不見某些日本人不


承認南京大屠殺的史實,某些韓國人的牽強附會中國歷史人物的出身,台灣政


壇的政治信仰可以成為無限上綱,奴役且蒙蔽著極度善良的台灣人民,這就是


筆者說的現代政客學習扭曲歷史的必然性,能不恐懼否?





回到歷史的誤讀,讀者可以想像,如神機妙算的諸葛孔明,其「草船借箭」的


本稿模擬來自孫權的事跡?而空城計來自趙雲?歷史上的周瑜,絕非氣量狹小


的人物!隋煬帝與商紂王真的是暴君嗎?英明如唐太宗者,會有玄武門之變嗎


?清官海瑞真的是清官嗎?康乾盛世真的是盛世,算是中國第三次黃金時代嗎


?貪官和珅真的只是個貪官嗎?





歷史有著太多的不可確定,但是我們現在只能利用現有的史料,邏輯性的分析


,理性的判斷等等來推敲,可是回到現代的現實面,我們也正在寫歷史,而現


在的歷史展現者,正是媒體,尤其是電視媒體,可是逐漸的從許多的事件,我


們對媒體也失去了信任度,連電視新聞也淪為一丘之貉了,寫到這裡,筆者心


想應該是不用舉例來證明了吧!





古時、過去的歷史,基於勝利者的編撰與修飾,政治的考量下貽誤後人,現代


、至今的時事,卻也基於現代的政客學習扭曲歷史的必然性與媒體的綜藝化而


失去自主性應有的道德貞操,(很抱歉,很長的一句話,但是筆者不得不一次


將其敘述完畢)現代人如不願沉浸在這迷失而誤讀的泥沼中,就必須換一顆清


醒的腦袋,或者將電視直接送入歷史,又或許應該以治本的方式,將政客們、


節目製作們也一併的送入時光的洪流之中,當然人民心中必須要有的健康的中


心思想,正確的人生觀,才是真正的「本」之所在,這樣才能判斷出這些殘渣


的所在,不被汙染!

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

筆耕‧付梓








如果問一位默默無名的作家,他的願望是什麼?不用想太多,一定是出


書,如果再問一位略有名氣的作家,他的願望是什麼?呵呵,沒意外的


話還是作品付梓,除非像金庸這種名揚國際的作家,見好就收,當然會


封筆,否則筆耕者的願望,通常就是付梓。








要當作家很容易,只要肯寫,你我都算是,這比當戶長還容易,但是要


當有名氣的作家,可能就不那麼容易了,要想有名,最正當的作法,第


一步就是出書,至於賣的好不好,那是第二步,所以先回到第一步,要


出書的重點不是你的文筆好不好,是你有沒有錢自費出書,然後跟市場


賭一把,這是最快的方法,不過除非你的機運「異」於常人,否則找鄭


成功的母親機率是很高的,撇開自費出書的考量,就看你遇得到你的伯


樂否?(按:失敗為成功之母)





所以最怕的是默默的筆耕……,而且文筆又不錯,但是懷才不遇,最後


鬱鬱而終……,因為任何人事物,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機運,所以筆


觸再好,無運也無法自通,就算通過了第一項考驗,遇到了伯樂,也出


版了作品,但是也還是要大家肯接受你的作品,你才有二版、三版的機


會,所以說要當個暢銷作家,是很難的,更遑論想當名流千古的作家。





舉個最近幾年成名的作家九把刀吧,他的作品我連一本也沒看過,是寫


的不好嗎?我想應該不是,那為何不看呢?因為不在我要看的書籍範圍


內,我想要看的書,通常是必須對我有啟發、考證、學習的作用,他的


書,我曾略為翻閱,不具有這樣的標準,屬於休閒層次,可是他卻是近


幾年少數成功的作家之一。





所以說了,成功是無法複製的,想要出書,書又熱賣,又成名,名流千


古如徐志摩、郁達夫……等等,甚至如海明威、索忍尼辛…等等,真的


別鬧了,越寫是越離譜了,人因有夢想而偉大,但是也因有夢想而無知


,這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延申,呵呵,所以說了,寫部落格成為我們想


要成功的當個今生不太遺憾的作家,唯一的途徑。





所以我筆耕的目的就是付梓,但是我不打算自費出書,因為一來我可不


想在部落格賣書,這不是我的「斯賽爾」,二來我也沒其他通路,難道


要像多年前雙連站前的作家,寫一個牌子「自己寫的書,自己賣」那種


氣魄?我當然也無法那樣「拋頭露面」,唯一不同的是我在「蒼穹未央


」部落格裡,自己寫,多少結交些志同道合的文友,也多少打那麼一點


點微薄的人氣。





不過有人說了,網路作家是利空出盡,把作品都呈現出來了,大家看過


了,誰還會去買實體書或電子書?所以很多文友為了怕被「看光了」,就


會採取許多的措施(方法很多,族繁不及記載),但是坦白說,效果並不


好,因為這就跟我不看九把刀的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我的目標是做


一個「今生不太遺憾的作家」,所以,會買我的書的人,通常會覺得我的


書,值得收藏,值得一看再看,這才是我的定位,故,我在格子裡寫的


文章,通常是未經校稿、潤飾前的作品,甚至有錯字,有文筆不順漏字


的情況,因為網友們看的是免費的,而付梓後的作品,我要對花錢買書


的人尊重與負責,那呈現的當然是另一個層面,不一樣的!

夢境未央








我,不是一個愛做夢的小孩,從小就不是。


                      我,也不是一個喜歡做夢的大人,一直都不是。





如楔子,筆者雖然頗有文思,但是做夢是不常的,平均算一算,一年大概


不會超過五次,但是每當一做夢,夢境中的一切,醒來時卻依稀可記,而


夢境中的故事,通常相當另類,所謂相當另類,就是我的夢與一般人的夢


在情節上是大不相同的,所以說周公解夢篇,對我來說是沒有什麼用的,


當然我根本是不相信的,因為我的夢也沒啥好解的。








舉幾個例子來說吧,有一次我夢見我死後上了天堂了,天堂果真如冰原歷


險記裡那個松鼠的夢境,在雲端上,有一個很大的拱門,當然,那上面沒


有栗子,我不是松鼠,也沒寫著南天門,那是道教的範疇,但是真的出現


了一位慈祥的老者,是西方人,金髮白人,很純的那種,祂一開口就自我


介紹,說自己是天堂的管理員。





我點頭請問祂我要住哪裡,祂慈祥的往拱門內一指,說裡面隨便你選擇,


食衣住行都是OK的,應有既有,但是重點是你的工作分配,原來在天堂


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而且是絕對的勝任職,因為祂先問我的專長,


我說我是科技管理碩士,而且當到很高階的職務,有二十年的經歷,他搖


搖頭說,這不行,你比得過比爾蓋茲,還是新來的賈伯斯,我只好說那我


曾經駐唱多年,是自己不喜歡走這條路,要不然……嘿嘿,什麼四大天王


哩,祂老人家還是搖頭,你比得上約翰藍儂與丹佛,還是比得上貓王?





這下子我感到黔驢技窮了,我原本想說我是作家,出過幾本書,但是光想


到海明威,我就把話吞下肚裡了,這時我才知道我可能不適合天堂,但是


我一生無愧於心,怎可下地獄呢,這不可能的,這時,慈祥的老者,頭上


的光圈突然迅速的轉動七彩的光芒,他說你不用擔心,你能到這裡,就代


表你一定符合天堂的標準,真想不出的話,我去資料庫裡蒐尋一下。





我連忙否決,筆者一生才氣橫溢,怎能想不出專長來呢?終於我想出來了


,我說:我會抓娃娃,而且不管難度多高的娃娃機,都難不倒我,天堂的


管理員,面露笑容的說OK,那你以後就負責這個社區的抓娃娃達人訓練班


的主任好了,我露出笑容了,我打算先訓練那個把蘋果賣那麼貴的賈伯斯


,哈哈!





夢境結束了,如何?我的夢就是這麼另類,本篇篇名為「夢境未央」,這也


代表著還有很多的夢,要與你們分享,希望格友們會喜歡,至於抓娃娃


達人,我並沒有騙人,請参考下列友格的連結,裡面的娃娃,再乘以至


少四、五倍,就是我目前的戰績,哈哈!有圖有真相!





八荒九垓








飛觴醉月情難懷,愫因離騷天問卷。 若問此緒何來由?笑淚皆從古今滅!





                                      蒼穹未央‧西河 2011/10/22





我們家有兩台電視機,一台放在主臥室裡,只能放DVD,不是拿來看節目


的,另一台當然是客廳,不但接了有線電視,也裝了中華電信的MOD,但


是對我而言,主臥室那台的使用效果率,遠遠高於客廳的那台,原因長期


的網友都知道,我是非常唾棄當今的電視節目,原因很簡單,因為用最低


的標準來衡量,還是有一半以上的節目是沒有建設性的。








什麼叫建設性?我們辜且先不要談學術研究性,那標準太高了,但是基本


的教育性、娛樂性、真實性總可以要求了吧,說要求實在太沉重了,這應


該是媒體的基本態度,但是當今的電視媒體仍然是做不到,他們總是認為


曲高合寡,可是這就有兩個層面了,第一個面向是台灣人民的水準低落到


媒體只能做藝人打麻將這類的節目,而且還有人會看,新聞只能開放到民


眾自行暴料,登出來是非都不分,談話性節目就更糟了。





談話性節目,是台灣目前影響人心最恐怖的節目,因為它兼具了教育、真


實與娛樂這三方面,藝人、名嘴、主持人,這些人本身的本質學能坦白說


良莠不齊,更別談個人的道德標準了,但是卻這樣大剌剌的播放給全國民


眾觀賞,其意義真的是「春風化雨」到讓筆者「慘不忍睹」矣!





回到第二個層面,如果不是台灣人民的水準低落,逼著媒體不得不這樣做


,要不然收視率低,沒人願意看,那就是媒體本身的水平低,做不出好的


節目,或者是說,受到了政治上的操弄,不是經濟上的問題,就回到了政


治面了,筆者寧願不是,但是事實上,兩者兼而有之,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筆者擔心的標準,又往下降了,不談建設性了,談破壞性了,事實


上台灣的媒體,尤其是政論的節目,都隱含著破壞性,破壞著真正的民主


思維與素養,誤導著民眾了解真實的狀況,激化著原本不該存在的矛盾,


潛移著人心默化的邏輯而導向信仰的迷思,這太嚴重了,更嚴重的是多數


人的不自覺與無知!





台灣是個寶島,但是這美麗的福爾摩沙,逐漸的變為荒地,君不見到處是


怒吼的雷聲,卻沒有一滴雨,人們聽見雷聲的震撼,卻逐將被無水的乾旱


所掩埋,在這個複雜得可怕而又空虛的可憐的時空裡,明眼的人就落在憂


鬱的影子裡,就算是笑聲也是寂寞的,笑容也是蒼白的,天空是陰霾的,


而隨著這指揮棒起舞者,逐漸的走向罪惡的淵藪但是期望著天堂,自己不


自知,但是留給後代子孫的是無盡的惡夢,無法自拔的泥沼!

農場郊遊記








去年的公司員工烤肉,為了讓南北的同仁,都能同聚一堂,所以選擇了台中


的公老坪農場,那裡有烤肉區,也有果樹區,大家可以齊聚一堂,連絡同仁


之間的感情外,也可以凝聚彼此的向心力,更重要的是舒緩工作上的壓力,


讓未來更有競爭力,我這樣寫彷彿是在寫公司旅遊的感言,事實上當然不是


,是寫這兩天一夜發生在農場的一些點滴罷了!








第一天一大早,我開著我的車子,先去大社接一位同仁,然後去台南載另一


位同事與她的姪女,接著一路北上台中,南部的同仁一共是兩部車,但是我


們是分頭行動,台北的同事較多,所以車次應該是優於我們數倍,重點是當


我們到了農場時,離集合時間稍稍遲些,但是居然算是早到的先鋒部隊呢。





在農場的園區裡,離中飯時間還有四、五十分,我們先欣賞了林園中各式各


樣的花草樹木,對我們這種城市佬,吃荔枝、龍眼很OK的,但是要分辨荔


枝樹與龍眼樹,這就頗有難度了,加上科技公司學農的應該也不多,沒有


人可以解說,就自己隨緣的觀賞了,到了吃飯時間,同事之間到了差不多


了,就在農場附設的餐廳用餐,坦白講菜色還算OK的,吃飽喝足了,就先


到房間休息,因為晚上的烤肉才是重頭戲。





烤肉對我而言,是相當喜愛的,可惜那天少了啤酒助興,原因是秋高氣爽


中,略帶有絲絲的寒意,而且好像還有一個颱風要進來,要喝應該是喝稍


烈的酒才是,農場的經理不斷的勸說買酒來喝,最後還提出了優惠專案,


但是大老闆不為所動,可能是要展現公司走向健康路線的決心,故烤肉的


食材大家吃的杯盤狼藉,不亦樂乎,但是有那麼一點點的小小遺憾。





回到房間後,幾位同事提議想要彌補這小小遺憾,大家決定去逛逢甲夜市


,台北高雄的人,當然想看看逢甲夜市的威力,所以洗個澡舒服些再出發


,就在此時,我回到房間,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如果不是這件事


,我可能還不會寫這一篇呢,發生了什麼事呢?





我與一位台北同事,兩人睡一間房,但是有四張床,兩個人就開玩笑說,


哪一張床比較舒服,兩人就一一試試,但是當我試到第二張床時,男同事


突然面露驚恐狀,在我循著他的目光路線,我也嚇了一跳,我們發現了一


隻大蜘蛛,這蜘蛛的中心直徑約三公分多,但是連著八隻腳,直徑超過十


五公分,這太可怕了,雖然這隻不是「黑寡婦」,但是其模樣極度噁心。





當下我與室友兩人決定擊殺,要不然這晚上如何睡的著,可是這隻本土的


「喇牙」(後來有人說,這隻的台語稱呼),行動速度之快,飄浮不定,一


下子就不見了,我們兩個大男人,手上都握著拖鞋,花了三十幾分鐘,運


用了許多的三十六計,包括聲東擊西、暗渡陳倉等等,也將四張床澈底的


移動翻面,終於將其擊斃,牠死後縮成一小團,我則負責將其從馬桶沖掉


,但是這廝似乎有練輕功,我足足沖了三、四次才將其「海葬」,真的很


難搞,後來在樓下等我們的同仁,受不了我們兩個男人,洗個澡怎麼洗那


麼久,上來催我們,才知道真相。





這些人七嘴八舌的,有人說這是益蟲不能殺,會有報應,有人說這蜘蛛的


配偶會報仇,反正就沒人說我們倆為民除害,不管了,至少晚上可以睡個


好覺了,大家去逢甲夜市囉!    但是,那一晚,我睡的汗流浹背,因為


我夢見牠,從馬桶裡爬出來了,而且抱著詭譎的微笑,更可怕的是牠帶領


著一群「兄弟」,成千上萬的衝出浴室,爬向我的室友……,因為…牠是室


友殺的,我只是幫兇,我鬆了一口氣時,發現還有另一隊往我這出發,我


不得不尖叫的同時,室友也驚醒了,我們倆開著燈,相互望著,一同的走


向門口,打算徹夜長談了!

未央格裡的蒼穹

  我一直不喜歡「時尚」這個字眼,它代表對自信的缺乏,一種人云亦云的膚淺,它,只比流行好一點點,因為只有在時空中沉澱的時尚才會留下來,那就是「品味」,而經歷淬鍊的品味,才能成為「風格」,風格逐漸凝聚成「主義」,終於,對主義的執著成為一種「信仰」,但,信仰往往又回頭扮演著流行與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