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出自於《戰國策齊策三》《周易繫辭上》
的其中一句「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不過我今天是想探討「人以群分」
這四個字,「人」用各種不同的 「群」去分,可以分出很多不同的結果
,例如最簡單的方式,用性別來分,就有男人與女人,用年齡來分,可
以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與少年人,當然也可以分的更細,要看你
定義的「群」的標準是什麼。
像好人與壞人,美與醜、聖與凡等等就是一個很模糊的分法,如何「分」
就在於「群」的標準定義是什麼,而這個「群」的標準定義,在每個人
心中的那把尺,都是不同的,那把尺,取決於立場的不同,可以把你認為
的好人、聖人「分」成壞人、凡人,這點我不用舉例,從台灣的政治立場
可以清楚的展現,馬英九與蔡英文,在不同人的「群分」標準下,都成了
賣國賊了,而那把尺,取決於審美的觀點不同,也可以把美醜顛倒,我相
信環肥燕瘦,一定主宰著唐、漢兩朝人民不同的審美標準,所以說了,真
正的標準不存在了嗎?
為什麼分男人女人,白種人與黃種人,老人與嬰兒,爭議性幾乎零,而分
好人與壞人,就分的很不清楚,很難界定?答案非常簡單,因為標準不同
,而影響標準的是人嗎,是的,因為標準來自於不同的人,而分男人女人
的標準不是來自於不同的人,是的,本來是,但是這些人取得了共識,也
得到了常識,從很多的驗證,知道用性別的特徵來區分女人與男人,用年
齡的多寡來分別老年與青年,標準被確定了,自然沒有爭議!
經過了上述的分析後,筆者繼續往下來討論,因為不同的政治立場,不同
的審美觀,不同的種種區分的標準,導致「人以群分」這話是錯的,這樣
的說法,恐怕贊成的人不多,反而是不贊成的人居多,可是如果同意「人
以群分」,那如何解釋上面的盲點呢,我們這時必須分成兩塊來討論,一
塊是沒爭議有共識的那塊,這裡就不再贅言了,另一塊就是爭議的這塊,
其實答案也呼之欲出,就是標準不是你們定的,你們根本沒有資格來定標
準,為什麼你們沒有資格來定標準,因為你們沒有判斷力,沒有常識、沒
有俱備定標準的能力。
這樣說會傷了很多人的心,因為你居然罵我沒常識、沒判斷力,其實這不
是罵,是把事實說出來,我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今天我們要「群分」一群
聰明的人與不聰明的人(我不敢說是愚笨的人),要如何定標準?找一個最
聰明的人來定個標準,譬如說是智商好了,這樣的作法,一樣陷入邏輯思
考的瓶頸,因為這「最聰明的人」如何定義?這「智商」的標準如何確立
?
馬英九與蔡英文,真的是賣國賊嗎?我想應該不是吧!但是今天為什麼會
有這樣的說法,因為民主自由的選舉制度,賦予二十歲以上的人,有投票
權,有發言權,這時就產生了每個人都可定自己心中的標準了,不管這個
標準來自於朋友、媒體、政黨、親人等等,寫到這裡,大家可以去想一想
柏拉圖的理想國,有沒有選舉制度?答案是沒有,那個烏托邦有政黨政治
嗎?答案也是沒有。
為什麼每次的選美比賽,選出來的美女,大家不一定贊成;為什麼區分聰
明與愚笨的標準定不出來;為什麼連中三元的狀元,官都做不大;為什麼
馬英九與蔡英文明明不是賣國賊,大家都要這樣講?
重點來了,為什麼筆者從「人以群分」為起點,談到如何「分」到「群」
的標準,舉了如此多的例子,相信聰明的你,應該了解筆者的苦心,如果
還是不懂,也沒有關係,只要記得一件事就好,「人以群分」事實上是要
看標準的,這個標準取決於定義,而定義正是「人以群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