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我打算還是利用一千兩百字左右,來詮釋在《人子》的十二篇短
篇寓言故事,至於〈不成人子〉這篇就不用贅言了,很淺顯易懂的一篇
,還是那句老話,每個人的感受領悟一定是不同的,也許十年後我再看
人子,又是另種頓悟也不一定,不多說了,如下:
第一篇是「汪洋」,算是一個起點,指的是年青人,初入社會時,雖有抱
負、理想與自信,但是懵懵懂懂,卻在歷盡滄桑時,對人生逐漸開悟,進
而擺脫以往天真而造成的束縛,而回歸到現實,接受現實。
「幽谷」講述一個倦遊旅人,返家途中在無人幽谷歇息,在天色將明之前
,聽見分派顏色的使者將各式顏色分配給即將開花的蓓蕾們,其中有一朵
小蓓蕾,得到了可以綻開任何一種顏色花朵的殊榮,花朵們一面七嘴八舌
地提供意見、分享經驗,一面認為要讓它靜靜地思考,因為天光一現,就
得開花了,結果事實上是種太沉重的責任,答案是沒有開放就枯萎的小蓓
蕾,本篇的引喻就是猶疑不決,錯失良機。
「忘情」藉由小精靈送給出世的嬰兒,聰明、健康、雄壯、仁慈、理智、
堅強、英明、果斷,就是沒有感情,這篇有暗示,現實的社會裡,沒有感
情反而是完美的義蘊。 而「人子」則是爭議最多的一篇,通常讀者心裡
想著,為甚麼老法師後來要殺掉王子,這篇見仁見智,但我寧願相信,王
子成佛比當國王更適合。
「靈妻」要表現的就是人間的許多活動,都是假藉美麗的謊言、假借愛心
,利用同情心,來欺騙純潔善良仁慈的人,使他們成為祭品,這點不只是
宗教,在台灣的某政黨,也是善於此道的。 「花豹」,這是無法抗拒愛
慕者追求的啟示,小花豹高興時豎著白尾巴,就好像人類得意時的心境,
如果此時女性進入他的心靈,更能虜獲牠的心。
「宮堡」強調的是離開太久再回去時,原來的東西就不屬於你的了,例如
感情就是,但是也有引申其他的物事,例如尊嚴仍存在否? 「皮貌」是
女子藉由月光的頓悟,自然、平凡,反而就能快樂,而快樂的人最美麗,
執著於皮貌,是美不起來的。
「鷂鷹」似乎是談教育的真締,用愛的教育,只求訓練出成功的學子,而
不求任何回報,寫的很細膩,但也有點諷刺。 「獸言」這一篇隱喻的道
理很多,從人類本身的觀點,一直到禽獸的觀點,立場的互動,行為的差
別,事實上是非常的諷刺的,但是寫的很誨澀,不容易看出,就連篇首的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曲禮‧上) 真正的含意
,也不是字面上的義蘊,筆者的解析是人類就是人類,也不可能會變得如
神般的高級,(當然假設神是高級的)。
「明還」要詮釋的是不懂得欣賞或洞析人、事、物的人,即使身處高位,
也永遠得不到千里馬的,最後一篇「渾沌」是一個集合,我節錄一段書評
作為本篇的結束:
《人子》篇篇都是如此精采、耐讀、發人深省但不教條的寓言故事:〈宮
堡〉中矗立在夕陽中光輝得如同天堂的宮堡、〈皮相〉中發現自己的精魂
可以自由進出外在皮囊的老法師、〈獸言〉當中睿智的老猩猩、〈人子〉裡
頭跟隨老師走遍全國學習如何分辨善惡的小王子、〈忘情〉裡太重感情以
致於忘情的精靈、〈明還〉當中與萬物共生共存的小小孩... 每個故事用
鹿橋的文字敘述起來,都有種從容、恬適的味道,所有喜怒哀愁都被一
種更大的和諧包容,讀進去了,所有的滋味又會重新在腦子裡翻轉出來
。終於在你讀完倒數第二篇〈渾沌〉時,會訝異地發現,前頭所有的故
事,以一種完全不同的面貌重新組合,它們變成了另一篇寓言、傳達了
另一個意涵、表現了另一種生命的姿態;再回想第一篇〈汪洋〉,你才
會驚覺,原來那則像是畢業感言的文章,其實是孕育這所有故事的原初
海洋。最後,再讀那篇有趣、同鄉野奇譚一樣的〈不成人子〉,正好讓
你地把書閤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