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鴻爪

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中副選集






今天的藏閣賞析,要介紹的是系列叢書,誠如標題,就是《中副選集》


,而《中副選集》其實是中央日報的副刊所結集的選集,因為中央副刊


,簡稱「中副」,故以此為名,在19701980年代,「中央副刊」與中


國時報的「人間副刊」及聯合報的「聯合副刊」,此三副堪為主要文學發


表之翹楚,成就了多少知名作家,讓他們在文壇上嶄露頭角,沒有一位


作者不以登上《中副》博得一版面為榮,包括筆者也極度嚮往。







可惜筆者我當年太過年輕,文筆之洗煉猥不感恭維,連投稿的勇氣也沒


有,就算如今自封為「蒼穹未央之格主」,也提不起勇氣去投「三副」,


不過除了這極有崇高肯定的「三副」外,其他雜誌、月刊與報紙,居然


是「榜」上皆有名,但,即使是如此,筆者仍自認不夠格登上《中副》


,原因很單純,有自知之明也。





迷上《中副》應該是起於高三左右的光景,沉迷於大一之後,整個《中


選集》,一共出了多少集,坦白說我也不知道,因為陸陸續續都是去圖


書館看的,而學校的圖書館,沒有一次是齊全的,從網路上來看,至少


有出到二十六集,可是我的印象中,似乎是不止二十六集,而我的收藏


也不齊全,這點頗讓人遺憾,不過出社會多年,《中副選集》出了《中副


五十年精選》共十二輯,這可就買的齊了,其中散文有七輯,而小說有


五輯,值得深藏。





為什麼《中副選集》值得大家收藏,又讓文人墨客,期望一登大雅呢,


要談這個原因,就必須談到「副刊史上的標竿」孫如陵先生,我從網路


上節錄整理如下:





孫如陵先生從民國50年至67年擔任《中央副刊》主編。他新聞系出身


,在《中央日報》歷練多年,也寫過專欄,那時由資料室調來,一編就


17年。《中央日報》在孫如陵擔任副刊主編的階段開始茁壯,《中央


副刊》漸漸成了副刊中的翹楚,其主因是他嚴謹的選稿、用稿,「不迷


信高人,不輕視新人,不縱容熟人」,因稿制宜,其中的權衡、拿捏、


應變其實大有學問。(知道我沒勇氣投的原因之一了吧)





孫先生編《中副》,版面疏朗美觀,注重疏密有致、長短合度、橫直得


宜,陳之藩就愛上這種版型而投稿。《中央副刊》內容講求雜、俗、趣


、新,大開門戶,稿源暢旺。黃文範說孫先生編《中央副刊》有三快:


用稿快、退稿快、稿費快,退稿約占十分之九,他一邊退稿,一邊卻給


作者附上鼓勵的信件。而且孫先生撰寫方塊專欄多年,要言不繁,幽默


諷刺;有時應急,也能機變支援各專欄之需,他提出方塊有「哲理、人


情、文采、時宜」四要素,確實是行家的要訣。





《中副50年精選》這本書的特色:





資深作家孫如陵,為維護副刊水準,堅持園地公開公平,故具極高文化


性,並拔擢許多文人作家;更將副刊文章結集,發展為《中副選集》,再


發展為《中副五十年精選》,本書是一套在臺灣成長的知識分子與文化人


,為現代文學欣賞,開啟第一扇大門的文藝性作品,本書伴隨著青少年


渡過狂飆苦悶的時期,滋潤了中壯一代的艱澀細嫩的心靈,提供了他們


溫暖有益的精神糧食,帶給老一輩豐實充沛的成長回憶。





後記:這套包含十二大冊的作品精選大系,所選皆為五十年來在中副上


所曾發表的具紀念性、思想性、藝術性與創造性的代表佳構,宜乎熱愛


中副、熱愛文學的每一個人,典藏珍存,細細品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未央格裡的蒼穹

  我一直不喜歡「時尚」這個字眼,它代表對自信的缺乏,一種人云亦云的膚淺,它,只比流行好一點點,因為只有在時空中沉澱的時尚才會留下來,那就是「品味」,而經歷淬鍊的品味,才能成為「風格」,風格逐漸凝聚成「主義」,終於,對主義的執著成為一種「信仰」,但,信仰往往又回頭扮演著流行與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