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我們要討論的,不是草船借箭是否為史實,因為這不用討論,草船借箭
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精彩的橋段,當然非史實,但是我們要討論,草船借
箭這個謀略的難度,因為難,所以精彩萬分,從孫子兵法的角度,草船借箭運
用了「計」、「形」、「勢」與「虛實」,而以三十六計而言,它可以算是數
「計」的聯合,不是連環計,是數「計」聯合計。
首先「草船借箭」要具備知己知彼,知己的難度不高,只要不要有大頭症就好
加上客觀的態度與長遠的角度視野,而知彼的難度,在於知彼的深度,草船借
箭的難,在於知彼的深度極深,對方的主帥,將領,遇上這種情況的處理方式
,每一個環結程序都不能錯,否則全軍覆沒是一定的。
「草船借箭」第二件難度是對氣象的絕對掌握度,萬一有個閃失,也是全軍覆
沒沒有二話,軍士兵們的信心、信任度,也是一難,試想,兩軍作戰時,一級
戰區,主帥要你去做一件與投敵沒兩樣的事,簡直是找死的事,你會徹底的執
行這個命令嗎?而且事先也沒有說明戰略目的為何,這對士氣上,也是一種打
擊,執行上有一定的難度。
「草船借箭」是一種更深遠的借力使力,因為要借的「力」是敵方的「力」,
而此「力」是實質的敵方武器,不是氣與勢,掌握的「虛實」,也不是手中的
「虛實」,而是取決於天候,取決於知彼的深度,這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有風
險的存在,只是如何降到最低。
「草船借箭」也是無中生有、以虛擊實、等等計謀的綜合體,記得網路上,有
「草船借箭」的十種另類結局,寫的十分好笑,但是卻合理之至,例如,如果
曹操陣營射出的是火箭呢,草船一定燒的更徹底,而且以當時的風向,曹操陣
營這樣做一點也不奇怪,或者,箭太多了超載,船沉了不說,但是跑不快是一
定的,能喊「謝謝曹丞相贈箭!」嗎? 這有「來抓我啊」的味道,可是船跑不
快啊!
綜觀上述的討論,「草船借箭」要成功的難度之高,事實上「借箭」的是孫權,
但是是機緣的巧合與戰場上的臨時應變,與「草船」無關,反而有「草人借箭」
的實例,是發生在唐朝安史之亂時,唐朝人張巡的計謀,也是非常的精彩,不
輸「草船借箭」!
最後的結論是「草船借箭」只能當作小說的「梗」,執行度太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