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鴻爪

5,124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韓信隨筆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其故事鄉野小童皆可耳熟能詳,從史記淮陰侯列傳


到稗官野史,從古至今後人評論不休,本人珍藏泛歷史書籍不下一千餘冊


,每觀其行與為,皆有另一種感觸,見解也與諸子百家略有不同矣!今夜藉


由古今隨筆舒發另一種思維,不啻為韓信剖析一番!









韓信本一鄉野庶民,初期受跨下之辱,漂女乞食而聞名於史冊,後提劍投


效項梁,當一名執戟郎中也就是低級軍官,項梁死後自然成為項籍()


的麾下,但不受重用故背楚投漢,可劉季()也看不出他有何能耐,先給


他個連敖(小軍官),後因夏侯嬰將軍推薦才當上治粟都尉,只有蕭何月


下追韓信,強力向劉季說此人國士無雙,遂拜為大將!





韓信也沒辜負劉邦的委任,率領一隊漢軍,滅趙,,,,魏等國這其


中有名的成語有背水一戰,多多益善(小修武奪兵權後)....等等,戰楚


時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等,總而言之,韓信是一個軍事奇才,且有智


(智商絕對不低)的總司令,但後來在漢朝開國後,卻被滅三族,一個


可稱為開國第一的英雄卻落到如此不堪的下場! 所以歷史學家開始討


論韓信該不該死,劉邦該不該殺他,還是呂后自己的陰謀,劉邦不知道


等等,討論了兩千兩百多年,我來統計分析歸納為三種學派:





第一種說法最多人認同, 韓信功高震主,飛鳥盡良弓藏,所以奪兵權由


齊王改封楚王,後又降為淮陰侯,但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士亡!


以劉邦就像越王句踐一樣殺了文種這個大功臣! 而范蠡就像張良一樣


,功成身退明哲保身! 這如出一摺,只是劉邦包裝的比較漂亮,把韓信


搞成謀反罪再借呂后與蕭何之手除之.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第二種說法也就是史記的說法,韓信有謀反的事實,死得其所.(但尚未


舉兵,就東窗事發)第三種說法是韓信本來沒有反叛之心,但經由改封


降職之後,心裡不滿,也許加上劉邦用一些手段逼他,看他如何反應!


後來才起了反叛之心!





綜合前三種說法可得到一些結論, 也是現在一些學者與評論家在其書


上寫出的見解,他們認為韓信缺乏果斷力,猶豫不決,沒自信,沒自己認


清自己, 不能搞清楚現有的處境, 曖昧不清,騎驢找馬,兩面討好,


自己留後路,等等也認為韓信認定劉邦知遇之恩,忠心耿耿,認為自己


只可為將帥不能為君王,寫了一堆原因而且很抱歉本人也未對應到三


種學派,但是這些說法看起來有一些茅盾但可並存,只是說法上的解釋


,而我的看法是:





一個智慧超群,領導力十足的人一定有其魅力,領兵打仗的將軍而且百


戰百勝, 未嚐敗績的帥才怎麼可能沒有果斷力,怎麼可能沒自信,怎麼


可能不知道自己現在的處境,敵軍都是白癡嗎? 難道有一種人,手上有


兵時智商兩百,回家一人時變成五十? 這太難理解了!





韓信與劉邦都做了幾件很奇怪的事,第一他打敗齊國時請求封假齊王


(這個假是代理的意思),那時劉邦快要被項羽打掛了,要靠他來救!


他這不是威脅嗎? 可能那時沒有手機,通訊機制沒那麼快但也不可能


不知道,我算過距離快馬五天之內可到 ,其二劉邦在韓信尚未滅齊國


,就已經在小修武奪過韓信的兵權,那時的韓信雖說從漢中打入關


(滅三秦:章邯司馬欣等秦降將)但北方各國都還在,劉邦此時飛鳥


未盡啊! 怎可如此不智! 所以從這兩點我們至少有一個結論就是他


們兩人互信基礎很薄弱!





( 未完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未央格裡的蒼穹

  我一直不喜歡「時尚」這個字眼,它代表對自信的缺乏,一種人云亦云的膚淺,它,只比流行好一點點,因為只有在時空中沉澱的時尚才會留下來,那就是「品味」,而經歷淬鍊的品味,才能成為「風格」,風格逐漸凝聚成「主義」,終於,對主義的執著成為一種「信仰」,但,信仰往往又回頭扮演著流行與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