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鴻爪

5,105

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藏東西









這幾天看了一部電視劇〈手機〉,是大陸時裝劇,覺得裡面的劇情、對白




與用詞,還真的蠻有水平的,頗有「含金量」,劇中提到了做人要務虛,




做事要務實,這讓人還挺有感觸了,只是這個「虛」字,我與劇中的解讀




不同,我的「虛」是謙虛,是虛懷若谷,而劇中的「虛」有做人別太實在




要用面具去掩飾自己,不要隨便的把自己,全部暴露在眾人的面前。












事實上兩種想法是有相同之處,謙虛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隱藏,有時是




韜誨的;有時是保存實力的;有時當然也是避免鋒芒外露;有時更是一種




包裝,如諸葛孔明的三顧茅蘆,但是還是有不同之處,這就是虛偽與謙虛




的差別了,這跟天才與白癡相同,一線之隔,有時候還看你如何的解讀,




從哪個角度去詮釋,都會有不同的結果。









要談到正題了,劇中要製作一個談話性節目的每週主題,大家討論了很久




,後來決定用日常生活裡,很常見的一個行為「藏東西」,每一個人都有




「藏東西」的經驗,童年時,藏糖果、玩具等等,學生時代,藏成績單、




書本…等等,長大後藏的東西就更多了,如私房錢、鑰匙、手機等等,反




而是年紀越大藏的東西越多,這裡提的還是物質層面。









精神層面就更多了,可以說每個人每天都在「藏東西」,藏自己的情緒,




藏自己的感情,藏自己的憤怒,不論男女老少、達官貴人、升斗小民、




有誰可以完完全全的做自己,沒有一點點的委屈、一點點的姑息、一點點




的縱容與堅持……,故「藏東西」其實是非常的普遍的,從「藏東西」




我們引申到隱藏,從隱藏又連接到虛偽,從虛偽又牽涉到謙虛,然後結論




又是各自表述,而這個「各自表述」卻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真實。









但是如果有一天,連「各自表述」也是有義蘊時,那人真的走不出真實了




,但是也許我們今天談的林林總總,就是人性的真實,換句話說,人要務




虛,務虛就是真理,就是人性的真相,可是從原始人到現代人,人文的變




遷,真的從未演進嗎?









這其實是有答案的,原始人也會藏食物,也會做陷阱,所以隱藏是為了欺




騙,而欺騙是為了某種目的,而某種目的就是真實,但是這真實也許是短




暫的,也許是終極的,從哲學角度、科學角度都會有這樣的結論的可能性




,所以「藏東西」給我們最後的思維,也許要從神學的角度去面對,這也




就是人類社會,必須要有宗教的理由嗎? 我是這樣猜想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未央格裡的蒼穹

  我一直不喜歡「時尚」這個字眼,它代表對自信的缺乏,一種人云亦云的膚淺,它,只比流行好一點點,因為只有在時空中沉澱的時尚才會留下來,那就是「品味」,而經歷淬鍊的品味,才能成為「風格」,風格逐漸凝聚成「主義」,終於,對主義的執著成為一種「信仰」,但,信仰往往又回頭扮演著流行與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