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諸多英雄之中,周瑜應該是翹楚之一,只可惜中了三國演義的毒
,被羅貫中寫成一個心胸狹隘,嫉妒心極強的人,事實上,歷史上除了
三國演義外,在其他的史料中,對周瑜沒有任何肚量狹小的記載,反而
正面的居多,如:雄烈,膽略過人。 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
才也。
晉朝陳壽所著三國志之周瑜傳中,對其評價為:性度恢郭廓,大率得人
,惟與程普不睦。簡單來說就是周瑜的性情豁達,度量寬宏,大體上是
得人心的,只是與程普的關係不和睦。 可是程普曾感摡的說,與周公
瑾交,若飲醇釀,不覺自醉。這是稱讚周瑜品德高,能對人產生潛移默
化的作用,因程普為東吳開國元老,卻位於周瑜之下,數凌侮瑜,可周
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 計較),感動了程普之故。
我們順著歷史的光陰,慢慢開始往下敘述,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的赤壁
之戰稱周瑜為胸中帶甲、膽識過人、智勇兼備的優秀軍事家,是一位指
揮若定,鞠躬盡瘁又文武雙才的英才,在宋朝周瑜的評價是很高的,從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就可看出,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又宋代的理學家,責備唐朝的杜牧,說他輕薄,不應樜拾一些不足憑信
的話來做詩料,這當然是指詠赤壁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
喬,這句話後來又被羅貫中,改編寫進演義裡:攬二喬(橋)東南兮,樂
朝夕之與共。( 戲改銅雀台賦)
元代以後,周瑜開始被醜化,一直到明朝三國演義成書後,他就變成周
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那個狹量的周瑜了,三國志裡劉備
說他器量頗大,蔣幹說他雅量高致,都成了空言,本人對周公瑾抱屈啊
,但是到了清朝情況又有所改變,袁枚的隨園詩話中提到,某個文人因
在詩中,說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被人一生譏為笑柄,還有一清朝臣
工,在奏摺中用了這句話,被皇帝免職,理由是你分不清楚,什麼是歷
史,什麼是小說嗎?到了近代,魯迅與胡適這樣的文學巨匠,金庸等等
也為公瑾叫屈,總算還了周瑜一個公道。
想想一位英姿勃發的三軍統帥,又是風流倜儻的顧曲周郎(曲有誤,周
郎顧),曾對他的同學蔣幹說: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
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陸賈復出,
安能動我心哉? 從這種種史料顯示,周瑜是忠於國家,對朋友有諒,
具軍事與領導才華,人又俊美
( 人稱美周郎 ),還有個令人稱羨的小
喬惟壽不長,僅三十六歲就英年早逝矣!
在浩瀚的史流裡,英雄是一面永不飄落的旗幟,後人欣賞周瑜的同時,
也學習他那不凡的能力與氣質,雖然我們沒有他那麼帥,世上也沒有那
麼多的神仙眷侶,但今天我們至少把諸葛亮請下祭風神壇,還周公瑾一
個清白,是有必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