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鴻爪

5,123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記憶的皺摺








曾經在一本書,或者是雜誌,還是在電視裡的某個節目,總之,我得到


一個訊息,就是記憶的形成原因與消退的因素,好像是一位醫生說的,


他說:「人的大腦,在記憶的區域裡,細胞的形成如同一張平面的白紙


,或者說,是一平面軟性的物質,當我們背書記下一篇文章時,在那記


憶區裡,就等於摺下了一道皺摺。」









所以說了,每摺下了一道皺摺,就是一個記憶,而這皺摺的深淺,也就


相當等於記憶的深度,摺的深了,記憶深刻難忘,摺的淺了,記憶淺嘗


即止,這彷彿是可以寫一篇新詩的素材,有興趣的格友或網友們,別客


氣,拿去用吧,筆者對寫新詩沒興趣的,接著說……,這記憶的皺摺,


不論摺的多深,隨著時間的消逝,也會逐漸的變平……。





從文學的面向來看,時間是可以撫平記憶的,用科學的說法,不過物理


的彈性疲乏,用經濟學的角度,也就是邊際效率遞減,但是記憶的消退


也必然與當初創下記憶的事件有關,用上述的理論說法,就是那「皺摺


」摺的有夠深,而越深的皺摺,須要更多的時間來撫平,再更白話的說


吧,更多的時間,某種程度也是身體()的老化與精神()的消長。





對記憶的皺摺而言,是公正無私的,不管是美好的記憶,還是失落的回


憶,隨著軟硬體的效能遞減,它都會逐漸的消失,或者說減退,以筆者


而言,昨天晚餐吃了什麼,今天是一定記不起來的,當然你可以說是摺


的不夠深,也可以說是軟硬體的效能遞減,總之,逃不掉這個定率。





那天,教小女兒的國文,看見木蘭詩(),興到神來,居然可以背出九


成的內容,這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而且這木蘭詩,三十多年來,


根本也沒用過,如何能記得如此之久?想必是為了當年的聯考,把記憶


的皺摺,摺得刻骨銘心了吧。





那位醫生又說:「記憶的皺摺被整平化後,又可以再摺上新的皺摺,但


是很奇怪,這同一個平面上,摺上第二次的痕跡,記憶的留存是遞減


的,還有這大腦的記憶區域是固定大小的,假設能摺上一萬條皺摺,就


是一萬條,多一條也不行,多一條一定會覆蓋上另一條。」也就是你的


記憶滿檔時,硬加上的記憶,會蓋掉你的另一條記憶,但是有時也會有


例外……,兩條記憶同時存在,或時而互換,這時就是我們常聽到的「


精神分裂症」了。





後記:當人腦裡記憶的區塊,逐漸成了一片平原小丘的時候,是不是也


代表著「失憶症」……,老化的腦稱為老年癡呆,或是帕氏金什麼的症


,而因車禍等意外的撞擊性失憶,難道也是皺摺迅速抹平的方法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未央格裡的蒼穹

  我一直不喜歡「時尚」這個字眼,它代表對自信的缺乏,一種人云亦云的膚淺,它,只比流行好一點點,因為只有在時空中沉澱的時尚才會留下來,那就是「品味」,而經歷淬鍊的品味,才能成為「風格」,風格逐漸凝聚成「主義」,終於,對主義的執著成為一種「信仰」,但,信仰往往又回頭扮演著流行與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