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我們都是相信車輛的數據,因為除非磅秤壞了,否則它是有別於買賣雙
方的公證單位,而且他們的地磅,也不容許有太大的誤差,可是抽驗的值,也
相當的科學,這就讓人很頭痛,因為1% 的誤差可接受,而6%的誤差,一兩次
也就算了,長期下來,稽核課也很懷疑了,他們也很難接受了。
必須說明一件事情,稽核課是新成立的單位,以前,過去的四十幾年來,是沒
有這個單位的,而過去的時光,總務課長也不是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親
自参與磅秤的監車,而自從参與監車後,這個問題就改善了,誤差就停留在1%
了,這證明了什麼?問題是出在磅秤車子的過程,這之間某個環節有問題,而
不是抽驗的過程,但是磅秤車子能有什麼問題呢?
首先,我發現每次油墨商的請款基礎,都是用磅秤車子前後的清單來申請,而
不是開立的出貨單,這證明了油墨商很有可能参與偷斤減兩的案子,而不是送
貨司機的個人行為,更有可能的是雙方是共犯結構,但是,地磅公司沒理由也
参與這犯罪行為,除非也被收買,而收買整個地磅公司,這有難度,收買某個
地磅公司的值日員工,可能性就升高了。
可是收買地磅公司的值日員工,並不能改變磅秤自動印出的單據上的數值啊,
一定要有那重量,才會印出那樣的重量數據,這點很難造假,可是當我連續數
個月不監車後,這種情況又會或多或少的發生,說到這裡,我必須承認一件事
情,就是小時候我的願望,就是當福爾摩斯,福爾摩斯是我們那個年代的偵探
代表,就如同現在的柯南一樣。
所以,此案不破,有傷我的智商,我把所有的數據好好的檢查一遍,看看之間
的異同之處,發現假設每次進貨,會超過2%以上的差額的,很少有重複的情況
,也就是有時是3%、4%、5%以上不等,這證明了犯罪者很狡滑,但是遇上我,
他們也很倒楣,我開始往更細更小處下手,我不看進貨的次數了,我看車次了
,這下子我發現了一個重點了,有問題的單子,通常不是多六十幾公斤,就是
多七十幾公斤,這時我心想離破案,已經剩下一些證實了。
我又開始偷偷的跟蹤車子的磅秤過程,不論是空車或是重車,我會在旁觀察,
當然不能讓司機知道,我也發現有時候,司機會塞幾百元給地磅公司的值班員
工,不特定是某位,但不出那兩、三位,這時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聰明的讀
者,你們想到了嗎?我再做一個提示,送貨司機有兩位,一位略胖約七十幾公
斤,另一位當然是六十幾公斤囉! (還是想不通的格友,請回應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