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隨筆》這個分類在「蒼穹未央」部落格裡,一直都是歷史的代名詞
,所以「古」比「今」來的多些,不過《古今隨筆》也是被各大歷史論壇
引用過多次的分類,還蠻頗以為意的,在本格子裡,也是有相當的群眾基
礎的分類,不可等閒視之,《古今隨筆》是創格原老分類之一,堪稱「蒼
穹未央」四大支柱之一。
(看完段落的節錄後,有興趣看該文章者,請直接點擊篇名,即可進入內文)
……稱清朝的皇帝,大都習慣用康熙、雍正與乾隆這種年號來稱謂,大家不
會稱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的姓名)為清仁帝,但是會稱劉恆為漢文帝,劉
啟為漢景帝(文景之治),為什麼稱清帝慣用年號,而稱漢帝卻用謚號,而稱
唐朝的李世民為唐太宗,這時又換成了廟號了,呵呵,這可真的是絕……。
………最膾炙人口的桃園三結義,在正史的記載下,從無此事,不管是《三
國志》還是《資治通鑑》全都沒記載,而且以年齡來算,關羽還大於劉備呢
……整個中國的歷史,由勝利者編撰的歷史,能不掩蓋自己的不是嗎?繆種
流傳,貽誤後人,卻被當作權威經典,政治考量下賣弄的文治武功,不免會
對前朝史實曲筆刪改?這些都是造成誤讀的因,而果就是產生出許多的歷史
矛盾、混沌、偽英雄、假經典等,還有現代的政客學習扭曲歷史的必然性。
這一篇我們要討論的,不是草船借箭是否為史實,因為這不用討論,草船
借箭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精彩的橋段,當然非史實,但是我們要討論
,草船借箭這個謀略的難度,因為難,所以精彩萬分,從孫子兵法的角度
,草船借箭運用了「計」、「形」、「勢」與「虛實」,而以三十六計而言,
它可以算是數「計」的聯合,不是連環計,是數「計」的聯合計。
斧聲燭影千古之謎,上一篇已經提到相關記載文字的剖析,得到一些結論
,就是無論是《湘山續錄》或是《宋史紀事本末》,皆相同記……,司馬光
是歷史學者,但是他是當朝學者,如果照《湘山續錄》或《宋史紀事本末》
的寫法,很難不抓去關起來……,而《宋史·太宗本紀》與《續資治通鑒
長編》等的作者,都不約而同地,對有趙光義所質疑,因為他們沒有這一
層包袱,《宋史·太宗本紀》是元朝丞相脫脫與阿魯圖修撰的,《續資治通
鑒長編》爲南宋學者李燾………。
先談談狀元的一些趣事,有一古語 " 連中三元 ",三元者,即鄉試解元
,會試會元,殿試狀元,一個人若能連中三元,實屬不易也,這應比世界
杯足球賽的帽子戲法 (
hat-trick )難多了,特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與
外國友人秉燭夜談時,有一華人友人,用Hat-trick比喻連中三元,被我
修理了一頓……。
另外有幾篇上了大陸歷史論壇的文章,約如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