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鴻爪

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魏延隨筆






魏文長,生年不詳,卒於西元二三四年,義陽人,也就是今中國河南桐柏縣


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深得劉備信任,但是為人高傲自大,野心高,


一直想爭取表現,最有名的是曾向諸葛亮提出突襲長安之子午谷之計,但是


不被採納。







事實上,有關突襲長安之子午谷之計,在歷史上還是頗有爭議, 有看法認為


諸葛亮過於謹慎,因而失去大好機會,以此為魏延叫屈,亦有看法認為此計


太過一廂情願,成功機率本就不高。





另一方面,由於此計的記載出於《魏略》,與本傳記載不同。據本傳記載:


延欲學韓信故事,領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則只是兵分兩路而已,而非


奇襲長安。由於《魏略》在蜀漢事務的相關記載多與本傳不合,甚至被裴松


之批評為妄說(見劉禪相失)、敵國傳聞之言(見諸葛亮遺命魏延)等,因


此子午谷計本身的真實性令人存疑。





回到魏延這個人的歷史評論,如下:





陳壽:「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平日諸將素


不同」、「魏延以勇略任,並鹹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


自己也。」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魏文長:「文長剛粗,臨難受命,折衝外禦,鎮保


國境。不協不和,忘節言亂,疾終惜始,實惟厥性。 」





孫權:「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


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從上面三位歷史評論者來看,褒貶不一,不過似乎負面多於正面,這也難怪,


魏延本身為事第二主(劉備)而殺韓玄,奉其頭顱也,這點是他的致命傷,事奉


二主,其實不為過也,歷史上何其多也,也多有名臣良將,如魏徵、馬援等,


甚至趙雲也算是,但是殺主求榮就過了,就好像你跳槽一家新的公司,一定要


把之前的公司搞垮或者為敵嗎?





良禽擇木而棲,不是把原棲木搗毀而改棲它木,魏延犯的錯誤就在於此,另外


劉備對他的器重信任,孔明對他的用而防之,楊儀對他的睥睨,都存在或多或


少的因子,來自於這個原由,魏延,其實正是現今很多人的寫照,只是大家自


己不自知罷了,三國演義羅貫中,還把他寫成腦後有顆反骨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未央格裡的蒼穹

  我一直不喜歡「時尚」這個字眼,它代表對自信的缺乏,一種人云亦云的膚淺,它,只比流行好一點點,因為只有在時空中沉澱的時尚才會留下來,那就是「品味」,而經歷淬鍊的品味,才能成為「風格」,風格逐漸凝聚成「主義」,終於,對主義的執著成為一種「信仰」,但,信仰往往又回頭扮演著流行與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