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鴻爪

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

名君與明君








名君與明君,這兩者之間定義上,是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但是又相互可以相容


之,有名氣、名望的君主,雖不一定是有道明君,但是也可以是,相反而論之


亦同,而名氣、名望,又有分好的與不好的,遺臭萬年的;萬古流芳的,都算


是有高知名度的,只是遺臭與流芳的差別而已。









所以說了,有高知名度的的君主,通常蠻兩極化的,笨如「何不食肉麋」的晉


惠帝;殺人如麻的隋煬帝;手刃親兄弟的唐太宗;滅人宗族的乾隆帝,各有各


的「名」,因為他們做了些成名的事,相信你也許不知道這些「帝」,但是這些


事情,肯定是聽過的。





而有作為的賢君,也就是有道明君,也是做了些事,但是這些大事,讓他們成


為明君,所謂的有道明君,也有可能是昏君,諸如唐玄宗有開元之治,但是也


弄個安史之亂加上個楊玉環,乾隆皇號稱十全老人,也還是搞出和珅這樣的貪


官,所以,名君與明君的界線,是模糊隱晦不明的,因為「君」也是人,君權


神授的時空早已被民主的洪流給淹沒了。





我們把「君」拉到現在的背景吧,那就是總統了,就以台灣的總統來說吧,蔣


介石總統,以名氣而言,絕對是最有名的了,二次大戰後的開羅會議,遠東區


的戰區總司令等等,國際的名望相當的高,至少台灣的總統中,無人能望其項


背,但是以「明」來評價,則陷入褒貶不一的窘境,事實上,老蔣總統整體來


看還是稱職的,是不是有道明君,但看你心中的那把尺。





接下來的小蔣總統,我想應該既是名君也是明君,而且可能算是目前看來的最


佳明君人選了,因為嚴總統過渡的味道太濃,李總統的「黑金」味洗不清,而


陳總統更誇張,遺臭萬年的臭目前還聞的到,現任的小馬哥,雖然還未卸任,


但是要想成為一代明君的可能性很低,至少目前看來是這樣。





好了,現在把「君」的層次,再往下降到企業界,那董事長、總經理就可以算


是一國(企業)之君了,這也是一樣的評價,明君也好賢君也罷,總之,公司要


賺錢,而且是合法的賺錢,賺了錢對員工要好,所謂好,是出自內心真的好,


從制度面,情理面皆可,而萬一不賺錢怎麼辦?對員工要如何的好?





呵呵,這講到今天的重點了,以民主國家來說,就是換總統,以企業來說,一


種是公司結束營業,一種是換一家公司上班,也就是移民,反正良禽擇木而棲


吧!但是古代的皇朝怎麼辦呢?其實還是一樣的,要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朝代


呢?先寫到這裡了。




諡號的種種








閱讀〈諡號的種種〉之前,請尊駕先讀〈清十三皇朝〉這一篇,因為本篇


算是其續篇,我們上一篇提到了御名與年號,這一篇的重點是「諡號」,


但是還是要談談廟號與尊號,什麼是廟號,廟號就是中國古代帝王去世後


,後人在太廟之中奉祀時追尊的名號,而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太


廟在夏朝時稱為「世室」,殷商時稱為「重屋」,周稱為「明堂」,最早太


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後來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


以被供奉在太廟之中。









尊號呢?尊號就是中國、朝鮮及日本歷史上皇帝、皇太后在世時的稱呼,


一般用於外交、禮儀、祭祀等等,皇帝的尊號不需避諱,上至王公貴族,


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稱呼的,不過尊號用到後期,已經成了奉承阿諛帝王


的媚態可掬了,例如上古時期,周王姬發,尊稱是武王,我們稱之周武王


,也不過一、兩個字而已,到了清朝,順治帝的尊號是「體天隆運定統建


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多長的尊號啊,已經失去意


義了。





諡號為中國、東亞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


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迹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


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根據對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研究表明,遲


至周穆王前後,給地位較高或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諡號的做法已比較多。





古代除對帝王可以稱呼其「諡號」外,稱呼大臣、學者名流的「諡號」也


是一種尊重的稱呼,有些人的諡號由於經常被後人稱呼,幾乎成為他們的


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等,後


期,賜諡權高度集中於皇帝手中,要取決於「聖裁」,據統計,西漢到清


朝末期,歷代宗室、百官得諡者共10,473人,而明清兩代就有5,935人,


佔總數的57%左右,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


予以宣布,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





所以,基於上述的理解,我們在看小說或是歷史劇時,就可以常常知道一


些謬誤,例如,漢獻帝絕對不會知道自己是「獻帝」(謚獻字是因為他獻出


了漢朝給曹操的兒子),筆者就從三國的歷史劇中,曾看過曹丕叫人將「獻


帝」給叫來,這就是個大笑話,又岳飛的劇集裡,也不可能稱岳飛為岳武穆


,因為岳飛生前,不會有人這樣稱呼他,不過諸如此類的笑話歷史劇,是相


當多的。(包括明清文武官員的補服,冬夏季的官服,帽子等等也常常弄錯)





最後,我們舉個完整的例子,做為這兩篇的結束,以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任帝


為例,御名:愛新覺羅‧福臨,廟號:清世祖,謚號:章皇帝,年號:順治


,尊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清十三皇朝












每當酒酣熟熱的夜晚,與知己好友閒聊時,總會談談歷史,曾經有人問過,


滿清十三皇朝,但是只有十二帝,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說穿了,相當的簡單


,就是清太宗皇太極有兩個年號,分別為後金汗國的天命與改為大清朝後的


崇德,這兩個年號,如此而已,但是就從這個話題,可以衍生出很多的主題


,也相當的有趣,相信很多讀歷史故事的人,也沒有發現。









(從清十三皇朝說起,談談皇帝的廟號、尊號、謚號、年號與御名,相互的


關係)





首先,我們稱清朝的皇帝,大都習慣用康熙、雍正與乾隆這種年號來稱謂,


大家不會稱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的姓名)為清仁帝,但是會稱劉恆為漢文


帝,劉啟為漢景帝(文景之治),為什麼稱清帝慣用年號,而稱漢帝卻用謚號


,而稱唐朝的李世民為唐太宗,這時又換成了廟號了,呵呵,這可真的是絕


了,要談這個問題,得先弄清楚皇帝的廟號、尊號、謚號、年號與御名,相


互之間關係,才搞的清楚,筆者會用相當白話的文字來敘述,這樣學史才有


趣味。





皇帝的御名,就是姓名,例如之前提的愛新覺羅是姓,玄燁是名,只是滿人


的姓因音節之故,看來較長,若是換成李世民、劉邦、劉備等等,就很明瞭


了,而年號是什麼?年號是中國歷史上最令人困擾的問題,因為年號除了表


示紀元為主要功能之外,還可以因祈福、歌頌,改朝換代、新政權興起、新


帝王登極,甚至沒有任何理由,只要興之所至,都有可能弄出個新年號的。





說到年號,歷史上有很多的有趣數據,當中國分裂時,一年可能有十六個年


號,分屬不同的國家,就算是大統一時期,武則天在位十六年,改了十四次


年號,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六年,也改了十次年號,也有一年內,一改再


改的,如西元五二八年,北魏王朝(就是花木蘭的國家)一年就改過三次,所


以這很令學史的人痛苦的,年號與國號是不同的,這點著無庸議。





寫到這裡,清朝的皇帝,為什麼習慣用年號代表,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因為


除了皇太極有兩個年號外,其他的清帝,都是終其一生,一朝一帝的,這也


證明了清朝的皇帝,大都都是很務實,很有一定的才幹的,包括皇太極也是


,他會改元,也是因為改國號的關係,這是無可避免的。





接下來,我們繼續的討論皇帝的廟號、尊號與謚號,先分別一下,廟號與


謚號,是皇帝死後在用的,而尊號是活的時候用的,至於詳細的說明,我


們於下一篇,〈諡號的種種〉中,會有所討論的,再次補充一下諡號與謚


號,如果沒意外,應該是大致上相同的含意。



名嘴的悲哀








閱讀本篇文章前,請先看「空虛的名嘴」後,再續讀本文,謝謝您的合作。


北宋朝名將岳飛的罪名是「莫須有」,翻成白話文是「不見得沒有」,而「


合理的懷疑」也相同,可以用機鋒辯論的技巧,達到任何栽贓的目的,但是


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我在上一篇「空虛的名嘴」中,有談到名嘴的空虛,來自於道德良心的瑕疵


與內心的譴責,這只是其一,因為有些名嘴可能會不在意這些,他們會用很


多的自我安慰來麻痺自己的心,用自圓其說來安慰自己,在節目上說的話,


都是真的,畢竟自欺欺人,每個人都會,更何況是在為自己前途而努力向上


,這些空虛的名嘴,還是有救的,因為至少內心之中還存在孟子的人性本善


理論。





如何從觀察中去判斷呢,我先說一段話,歐美先進的學者,發現人類的發笑


來自於內心的情緒牽動,通常自然的笑聲,維持在1.5秒到2.5秒之間,而


假笑呢,通常會超過這個時間,因為缺乏了實際的基礎,笑聲不知道要在什


麼時候停,所以特別久,用這個方法來觀察,是非常的有效的。





說到空虛的第二個理由,是自己的書讀的太少,無法充分的游刃有餘的應用


,肚子裡有學問的人,他們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不會空虛。





但是我要提的這幾位,確實是不夠格來當評論家,所以我認為他們心靈是空


虛的,這很容易判斷,首先是名嘴的言談內容,漏洞百出、自圓其說,重點


是幾乎永遠看他們都是在那幾台,而不敢跨出其他電視台,更別談說跨到敵


對政黨傾向的電視台了,因為經不起考驗。(有一兩位敢,但是下場更慘)





這就是本篇的主題了,名嘴的悲哀,悲哀的是拿不出東西,辯不過別人,永遠


說的是耍嘴皮的內容,也經不起考驗,還要昧著良心,背離道德,違背理性,


每天說謊,欺騙觀眾,晚上回到家裡,還要自我催眠是為民先鋒,或者說是伸


張正義,殊不知其實早已失去自我,筆者寫這兩篇文章的涵意是奉勸,這幾位


名嘴先生與小姐們,不要再迷失自己了,做回自己最重要,天堂與地獄,自己


是可以選擇的。

空虛的名嘴








在台灣諸多的政論節目裡,包括主持人、評論家、媒體記者等等,可以統


稱之為名嘴,這些名嘴們,背景通常是政治人物、記者、學者或作家等等


,總之,既稱之名嘴,口條自然是好的,辯才自然是無礙的,在許多的談


化性節目裡,少不了他們發揮的餘地,今天要討論的名嘴,不是那種專業


的人士,那些爭議性不大,稱那些專業人士為名嘴,事實上是汙辱了他們


,因為他們確實是有其專業背景的。









本篇「空虛的名嘴」,要討論的是政論節目裡的名嘴,這些名嘴們,都是高


級的知識份子,記者出身的占了多數,通常會掛一個「資深媒體人」的抬


頭,有男有女,皆不例外,也大都有訴訟纏身,也都有各自心中支持的政黨


傾向,但是有的隱藏的很好,有的則外露到粗魯不堪,少數是真正的評論家


,真正的為民喉舌,真實的展現其公正無私的一面。





筆者常常舉出一個歷史的例子,政治學家、政治家與政客,是三種不同的人


,卻因時空背景的因素,如同麻花的纏繞在一起,以秦朝為例,韓非子堪稱


政治學家,李斯可勉強稱政治家,而趙高則是一政客無誤,所以趙高可以殺


了李斯,李斯可以殺了韓非,而現今的台灣政壇,政客如過江之鯽,政治學


家大都去教書,政治家寥寥可數。





這些名嘴們,就成了政客們的先鋒部隊,但是披著政治觀察者(政治學家)


評論者的外衣,執行的是自己主子的意思,各方人馬,八仙過海,互顯神通


,愚弄著善良但是無知的台灣人民,所以,當績效良好的爪牙,可以升格成


為政客,開始参政選民代,而留下的名嘴,繼續的努力,耍嘴皮子,硬ㄠ,


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





筆者努力的觀察這些名嘴們,有些實際上,心靈是很空虛的,因為要違背自


己的良心去說謊,去嘲弄、諷刺、揶揄對方,因為要昧著道德上的心靈,去


編篡、抹黑、醜化對方,還必須展現出一副堅強剛毅、公正不阿的外表,用


自己都汗顏的邏輯性,壓抑內心顫抖的悸動(被揭穿),筆者可以舉一個這類


名嘴最常用的一句話來證明,哪句話呢?「………這是合理的懷疑………」


這句話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只是一般人並不容易發現。





我不厭其煩的再舉一例,說明為什麼「………這是合理的懷疑………」這句


話的破綻,首先這是一句敷衍且不負責任的一句話,因為你拿不出證據,就


用合理來掩飾懷疑,說白點就是烏賊戰術,在正常的情況下,警方要將一個


殺人嫌犯定罪,而殺人嫌犯提出了不在場的證明是當時我在仁愛路上散步,


請注意,這個時候是警方必須提出殺人嫌犯不在仁愛路上散步的證據,而


不是殺人嫌犯要證明自己在仁愛路上散步,筆者這樣說,相信大家可以了


解,「合理的懷疑」這句話是一點意義也沒有的,這跟殺岳飛的「莫須有」


有同工異曲之妙。





                                   (未完待續,請續看名嘴的悲哀)

滿朝禽獸焉








中國歷史上,明清兩朝的官員服飾上,於胸前背後,都綴有補子,稱之補服,


用與區別官階之大小,而文官以禽類為標,武官則以獸類為誌,現代人戲稱滿


朝禽獸焉?其實這在當時,武官以獸幟乃取其勇猛剛毅之性,文官則是以禽之


高風亮節為情,大致上如此,並不是取笑或罵人的意思,應該說是現在台灣的


政客,多為己私,如禽獸般,較為貼切!









前一陣子,我發現明清的官服,在補子上有一疑問,就是維基百科與我的藏書


上的記載,略有差異,而且還不止是一本,故上知識平台發問,此題節錄如下




筆者的問題:





據遠流出版社‧清史研究之清史拼圖一書所載,節錄如下:


(ISBN
957-32-4824-7
,劉家駒 著) 第五章 第五十一頁。





「……以所補之物,分別其官等品級,……時人以之聯成七言詩句,


其詩曰:『一、二仙鶴與錦雞,三、四孔雀雲鷹飛,五品白鶴惟一樣,


六、七鷺鷥鸂鶒宜,八、九品官供雜幟,鵪鶉練雀與黃鸝,……』。





至武職官吏,亦以所補之獸別其官品,有詩為證:


『公侯駙馬伯,麒麟白澤裘,一二繡獅子,三四虎豹優,五品熊羆俊,


六七定為彪,八九是海馬,花樣有犀牛,色則用石青』……」





而維基百科所載:





清代官員朝服上上有一塊方形圖案稱為補子,補子沿襲明朝制度。補服


又分為文、武兩種。


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


,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


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馬。






兩份的資料,各有迴異之處,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武官一品到底是獅子還是麒


麟? (其他差異處尚可解釋,但一品武官,差異太大)


另外附上維基百科會這樣寫的「本」,如下:



煩請各位歷史先進,不啻解說,解此之惑也!無限感激!





柯達知識長的回答:





雖然清代武官補服沿用明代,但在一、二品的補子上卻有更動。在《明史‧輿


服志》明載武官一品、二品是採獅子(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


,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但在《清史稿‧輿服


志》則明說「武一品補服,前後繡麒麟」,則可知,清代武官一品補服,其服


制已不同於明代,所以提到清代一品武官補服,應以麒麟為是。但若是武官二


品,則仍為獅子(武二品補服,前後繡獅)





所以,明清的一品武官的補服,是絕對的不同的,可是現今許多本的歷史書籍


,我暫且不論錯對,皆是以「清代官員補服沿用明代」這句話來帶過,然後,


就舉出我上述的例子,這就有語焉不詳之過了,所以從歷史記錄的角度而言,


後世民間編篡的書籍,還有一些值得商榷之處啊!




古將再筆








以《將苑》的將軍的種類,這是第四篇了,也是最後一篇,今天要寫的是騎


將、猛將與大將,照例還是先將原文的定義,介紹如下:





登高履險,馳射如飛,進則先行,退則後殿,此之謂騎將。


氣淩三軍,誌輕彊虜,怯於小戰,勇於大敵,此之謂猛將。


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









以漢朝而言,霍去病的武功,勘稱騎將而當之無愧,但是就進則先行,退則


後殿,這一部份似乎不如衛青,反而被匈奴稱為飛將軍的李廣,似乎適合些


,三國的猛將呂布,也頗符合,但是仍是在「退則後殿」上略為不足,關羽


也比呂布來的恰當,而馬超、黃忠等將,也都不能完全符合,整體看來趙子


龍最為合適,當然趙雲在「馳射如飛」這個神射項目,比不上黃忠,但是也


不會太差,故我們再往下面的朝代來看,有一位將軍可以符合,就是哲別,


也就是鐵木真的四先鋒之首,以滿、蒙的騎射文化而言之,騎將在此產生,


也應不為太過訝異的,只是進則先行,退則後殿,這個身先士卒,又斷後的


將軍,我仍是推哲別與趙雲這兩位為代表。





而猛將的氣淩三軍,誌輕彊虜,怯於小戰,勇於大敵,這猛將的標準,與信


將一般,都是會有很多將領可以符合的,尤其是以三國時期的名將錄來看,


夏侯惇、夏侯淵、許堵、典韋等等,皆可入選,當然要再深刻的標準來說,


張遼、關羽、趙雲這類的猛將,足為代表了,不過最個人猛的呂布,不能入


圍,因為呂布做不到「勇於大敵」這一點,光是虎牢關之役,即可看出,否


則也不命喪白門樓了。





大將之風,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這大將其實是


可謂之帥才,也就是元帥級的將領,在現代而言,就是總司令,總長之等級


,若仍以三國來推薦,此當然非周公瑾為不二人選,若以漢朝而言,韓信當


之無愧,秦之王翦,趙之廉頗,宋之岳飛,明之袁崇煥等等,皆為大將之。





以《將苑》而言之,九種將領的種類,大致簡單的敘述完了,而《孫子》一


書中,是以智、信、仁、勇、嚴等五種條件來認定名將的標準,《孫臏兵法》


中是以義、德、智、信、仁、決為名將的六種條件,稍微的歸納一番,為將


的最基本條件,從這三本書來說,可以說是智、信、仁這三點,但是這是基


本的條件,要成為名將,還是要有多方面的才能的。

古將續筆








本篇續筆,是延續上一篇〈古將隨筆〉,討論的是《將苑》裡的智將、信將


、步將等三將,還是先就原文定義,節錄如下:





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為福,臨危制勝,此之謂智將。


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


足輕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場,長於劍戟,此之謂步將。









講到智將,中國歷史上名氣首推張良、諸葛亮,但是張良之前,孫武、孫臏


才可謂智將之濫觴,甚謂之鼻祖亦為不可,孫子十三篇與孫臏兵法,都是後


來中國戰爭史上的應用大全,也流傳到世界各國,美國西點軍校更引為教材


,所以說連麥克阿瑟五星上將,也曾拜讀進而應用,跳島戰術可為一例,故


智將的代表,應為孫武、孫臏這兩位。按:此兩人已經證實不是同一人了。





而第二項要討論的是信將,所謂信將是「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


刑不擇貴」,坦言之,這個標準,很多將軍都絕對的符合,所以要找出代表


者,必須把這個標準,再收斂到更嚴苛才是,能達此標準者,以不戰而屈人


之兵,怒斬監軍的司馬穰萓為代表,且司馬穰萓為亦為兵法七書之一,另外


趙奢、王翦、吳起等等將軍,其實也是符合的信將人選,周亞夫將軍,當然


也可入圍之。





最後要討論的是步將,「足輕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場,長於劍戟」,這也


就是現代的步兵,步兵是最辛苦的,我們之前談的很多將軍,大都是騎兵,


而步兵要做到足輕戎馬,氣蓋千夫,真的很有難度,第一速度上不及馬來的


快,第二高度上又受制於騎兵,但是善固疆場,長於劍戟,這就是步將的重


點了,戟就是要把馬上的敵人給鈎下來,劍則方便於下馬後的肉搏戰,所以


說步將是非常的辛苦,且往往並不是「鎂光燈」的焦點。





歷史上要舉出步將的代表人選,我首推李陵,在漢武帝與匈奴的戰爭之中,


李陵僅以五千步兵出征,只是不以成敗論英雄,此戰他的對手是數萬的騎兵


,但是以五千對數萬,本就處於弱勢,更何況是步兵對上騎兵,但是此戰,


李陵若非矢盡糧絕,應該未必會兵敗被俘,也就沒有以後的全家問斬,司馬


遷宮刑,與蘇武的那些故事了,李陵是步將,也是悲將啊!





今天寫到這裡了,下一篇的〈古將再筆〉會將最後的騎將、猛將與大將,


做最後的討論,這樣就完成了《將苑》將軍種類的介紹了。

古將隨筆








〈古將隨筆〉是要探討諸葛武侯的《將苑》裡的九種將軍,地位、作用、品格


和領兵風格,可以對應在歷史上的哪些將領上,也可以說是把一些名將,加以


分類討論,基本上會以隨筆、續筆、再筆這三篇,每篇討論三將,也就是說,


本篇的主角是仁將、義將、禮將三將的分析,茲先就原文定義如下:









道之以德,齊之以理,而知其飢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


        事無茍免,不為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此之謂義將


                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





說到仁將,如果以「而知其飢寒,察其勞苦」的話,吳起、王翦、韓信、衛


青、霍去病、李廣……等等,太多將軍做的到了,這可以算是帶兵打仗的基


本素養,故仁將的重點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理」,歷史上可以做到這點的


,韓信可以勉強算一個,但是他畢竟還是威脅過劉邦,(封齊王之事)故我的


認為能入選為仁將者,非諸葛孔明不可,當然儒將也可為仁將之,近代的孫


立人將軍,應也可為仁將乎。





第二個要討論的是義將,從「事無茍免,不為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辱」


來看,關羽應該是當之無愧了,而張飛雖也勉強可算,但是事無茍免這部分


,有點瑕疵,李廣將軍也堪為義將,至於李陵,爭議頗多,如司馬遷所言,


李陵可為義將,但是從其他史料來看,從「誓不回朝」這點,就失去了義將


的標準,義將重的是氣節,因此我還是以關雲長、李廣兩位既忠且義的將軍


為義將的標準。





本篇最後要討論的是禮將,禮將的定義是「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


剛而能忍」,這禮將的人選,非常之難產生,原因是古時的將軍大約分参謀型


與實戰型兩大類,而参謀型的如張良,實戰型的如關羽,像諸葛孔明這種兩者


兼之的並不多,況且這也正是諸葛亮失敗的地方,(於野戰時,似無臨機應變


之超人軍略)如果一句一句選,自然找的到,四句具備,難度高升,更何況這


禮將的定義,包含了参謀型與實戰型的優點,還要貴而不驕!





所以我勉強舉出兩人,一名是衛青,他的姊姊衛子夫貴為皇后,但是其出生


其實是不貴的,他的貴是後來形成的,第二位是岳飛,貴的程度,算是名門


,所以禮將的人選,就以這兩位將軍為代表吧!

將軍的種類








一位歷史的知識友,問了我一個有關古時候的將軍,衝鋒陷陣如何不會成為眾


矢之的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好,也衍生出我今天想寫的主題,中國古代


將軍的種類,首先,我引用諸葛武侯的一著作《將苑》裡面的將材篇,來分析


中國古代將軍的類別,但是寫在這之前,先談談《將苑》的作者與這本書的種


種。







《將苑》是中國古代一部專門討論為將之道的軍事著作,該書非常系統的論證


了將領在軍隊中的地位、作用、品格和領兵作戰時應該注意的問題,而這本書


,宋朝稱為《將苑》,明朝稱《心書》,還稱為《新書》,舊題諸葛亮撰。





但是現今的學者,普遍認為此書內容大多采自其它的兵書和史書,不是諸葛亮


所寫,但是其中的某些思想與諸葛亮的軍事思想是一致的,因此認為是熟悉諸


葛亮的軍事思想的後人所偽托,無論真相為何,在此文中,仍以孔明為作者稱


之。





而將材篇的原文載如下:





夫將材有九:道之以德,齊之以理,而知其飢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事


無茍免,不為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此之謂義將。貴而不驕,勝而不恃


,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為福,臨危


制勝,此之謂智將。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


。足輕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場,長於劍戟,此之謂步將。登高履險,馳射


如飛,進則先行,退則後殿,此之謂騎將。氣淩三軍,誌輕彊虜,怯於小戰,


勇於大敵,此之謂猛將。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


之謂大將。





所以,總而言之,諸葛亮將將軍的種類,大致上分為九種,也就是仁將、義將


、禮將、智將、信將、步將、騎將、猛將與大將,而日本歷史學者守屋洋的「


中國名將列傳」又多了儒將、權將、法將、謀將、宿將、忠將等等,但是其實


他的角度,並非完全以「材」或「才」為起點,而是加入了以名、生平等等其


他的因素而定義之。





故我們將在下一篇,〈古將隨筆〉中探討的仍是以這九類為依歸,然後舉出歷


史上的實例,去研究諸葛亮自己是屬於哪一類的,周瑜又是哪一種的將帥,


若隨筆寫不完,照例會再增加再筆,若再筆寫不完,只好再增加個續筆了,


畢竟九種類型的將軍,一一述之,恐怕是還要参篇才可寫完。





附錄:《將苑》的原文網頁:





寄居蟹‧童年








最後還是市場賣魚的出面斡旋,說這兩個小孩子,算一個攤位就好了,


無情的伯伯,才老大不願意的丟下一張收據,天啊!一百元!這是吸血


鬼嗎?還是我們賣太便宜了,換句話說,也是媽媽們殺價太成功了,我


們兩一人一半的付清,然後蹣跚而回,事實上只有我「蹣跚」,我那位


合夥人,不應該說是下游商,他是頗為輕快的!








隔天星期天,我又拿著那盆寄居蟹,獨自去賣,我昨天受的打擊太大了


,蹲在臉盆前,跟賣火柴的小女孩沒兩樣,還好媽媽們又來看貨了,我


那盆寄居蟹的好貨,昨天被挑了差不多了,支持我又來賣的原因是還有


一隻超大的寄居蟹尚未出清,就是那隻半個小孩子的拳頭大小的蟹王,


我一直堅持五十元不二價!





這會兒,我的鬥志又上升了,因為昨天收購我下游的那位胖…不!豐腴


的媽媽…不!董娘,踏著輕盈中帶有穩重的節奏,飄然而至!(從我的


敘述之中,你們可以感受到,我對VIP是如何的尊重)果不其然,她老


一開口就是兩百元全買,我搖著頭說:「董娘媽媽,除了這隻蟹王,其


他的兩百元一口價OK!」兩人開始訛詐我虞了。





董娘媽媽又開始什麼這隻蟹王疑似中風,我回答她說那不是中風,是


牠對音樂有鑑賞能力,她又改口說太老了,壽命有限,我回答她說,


這隻大是品種的關係,其實年輕的很,兩人扯了很久,終於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她答應含蟹王以兩百三十元成交,我原本不同意,但是


……當我看見昨天的另一位媽媽,手捏著一隻寄居蟹迎面前來,從她


的表情我看的出,她是來換貨的,(又沒保固)我急忙點頭,把臉盆整


個交給董娘,收了兩百三十元後,旋風式的快跑離開!





不要以為我沒商業道德,我不是怕換貨,那頂多退十元給她就好了,


我怕的是那位媽媽後面的人,無情伯伯的百元收據啊!今天的清潔費


,打死我也不願付了!所以跑回家後,我一掃昨日的陰霾,心情高興


的吹口哨,家母看我很高興,便叫我把兩個臉盆給她拿去洗,我心一


涼,臉盆送人了,什麼?鋁製的臉盆你送人了!





後記:這次賣寄居蟹的總結是血本無歸不打緊,因為本來就沒本錢,


但是扣掉那兩個鋁製的臉盆,我只能偷偷的說,我的私房錢全部充公


了,還預支到五年級的零用錢啊!嗚呼~~~~~

童年‧寄居蟹








記不得是國小三或四年級時,有一天,父親難得回來,帶了兩盆的寄居蟹


回家給我,這兩盆寄居蟹,莫約七八十隻,大小不一,最大的有半個小孩


子的拳頭,小的也有小指的一截大小,重要的是牠們的殼,樣式都不盡同


,花色也不同,相當的討小男生的喜愛,連那種黑嚕嚕的基本款都沒有,


可見得是經過篩選的精品。








家父服務於海軍陸戰隊,輪調到外島時,通常幾個月才會看的見,若在本


島時,一週就可以看見一、二天,我們父子感情很好,但是聚少離多,而


且他又英年早逝,在我國二時,就與世長辭了,故這兩盆寄居蟹,對我而


言是童年收到的最有記憶的禮物,但是我才玩了兩天,就發現太多隻了,


不好管理,雖然不會打架,但是有的睡的跟豬一樣,有的皮的跟狗一樣,


還有的會日光浴,突然從殼中脫出,跑一圈又穿回去,把我嚇了一大跳,


後來我靈機一動,起了個念頭。





我利用禮拜六,跟家母說我想去把寄居蟹,拿去市場裡賣掉,賺一些私房


錢,母親不置可否,用睥睨的眼神,彷彿說:你敢去賣嗎?我接著說,以


前妳買給我玩的寄居蟹,不都是在市場買的嗎?終於,母親揮了揮手,算


是同意了,而我為了壯膽,分了三十隻給我的鄰居(也是我同屆的同學)


兩個小朋友,拿了兩盆的寄居蟹,就到眷村的市場,找了個好位置,開始


我們人生第一次的零售生意了。





寄居蟹在當時,不是天天都有人賣的商品,不多見但也不少見,我們的生


意很不錯,那些眷村的媽媽們,絡繹不絕的來挑商品,但是殺價的功力,


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什麼這隻寄居蟹很好看,但是有點中風了,要算十元


;那隻太老了活不久,只出五元;什麼買十隻要送一隻;更有的誇張的說


要收購我們的企業!(兩盆全購,一次出清)





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我終於悟出了當年商業交易的精髓,不管是在大學或


研究所所學的經濟學、行銷學、心理學等基礎學術理論,或是自己專研的


銷售法則一百條、長尾理論、藍海策略、紫牛等等,早就在我國小三年級


賣寄居蟹時,都有實務上的演練了,誰說「治大國若烹小鮮」是錯的!這


個比喻也許不夠直接,但間接的涵意是夠深遠的啦!





最後生意的結果是我賣了一半,收入約兩百五十元,而同學則出清我給他


的存貨,一次就被那個胖媽媽給收購了,他賺了一百八十元,兩人興高采


烈的準備回家時,晴天霹靂來了,來了個伯伯,要跟我們收市場清潔費,


辣塊媽媽!這個成本我們可沒算進去啊!這個無情的伯伯,硬要收兩個攤


位的費用,什麼兩個攤位嘛!明明是兩個臉盆啊!





                          (請接著看更精彩的續集--寄居蟹‧童年)

特殊的日子








每年的十二月二日,對我來說是一個很特殊的日子,這天是我母親的生日


,也是我父親的忌日,就在三十年前的今天,家父病逝於古亭區的三軍總


醫院,現在台北已經沒有古亭區了,改成中正區了,(小部分併入大安區)


而三軍總醫院的總院區,也搬到內湖了,真的是滄海桑田,而母親也於十


年前與世長辭了。








也因為這個原因,母親後來都不願再過生日了,一直到她改嫁後,繼父才


開始慢慢的幫她過生日,買生日蛋糕,走出那份傷痛的陰霾,這點我們為


人子女的都心照不宣,但是大家都記得,大家也都不願意提它,(指這個


日子的意義)可是誰也忘不了,十二月二日對我們的含意。





最令人難忘的是三十年前的十二月二日,那天,我準備了母親的生日禮物


,是她最喜歡吃的蜂蜜蛋糕,當時買不到長崎的蜂蜜蛋糕,我特別前一天


,利用放學的時間,順路回家會經過的兩間西點麵包店,找到了一塊,把


它藏在冰箱裡,不能被發現,所以特地用很多東西,把蛋糕掩藏起來,打


算當天拿出來孝敬母親。





可是,那塊蛋糕,母親一直沒吃到,因為當天下午,接到惡耗,我從學校


趕回來,與母親一同直奔台北,去見彌留中最後一口氣的父親,但是,當


年沒高鐵,有也來不及了,兩個小時後父親揮別了這個塵世,等姊姊趕回


家,我們一同坐上了火車北上,那年頭高雄到台北要八小時左右,連自強


號也沒有!





最高級的列車,好像是莒光號還是光華號,總之,辦完了所有的事情後,


那塊蛋糕,雖說放在冰箱內,卻也早已不能吃了,一直到母親有一天整理


冰箱時,發現了那蜂蜜蛋糕,很納悶的問我,怎麼會有這塊蜂蜜蛋糕,我


也才想起來,告知原委,母子倆人又抱頭痛哭了,我永遠都不會問母親,


哭的是我的孝心,還是父親的忌日,因為這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


天,十二月二日,它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對我而言,它有兩層以上的含意


,這點是永生難忘的啊!




賭博與賭注








我這輩子沒有偏財運,所以與賭博算是絕緣了,既然不賭,也就談不上賭


注,事實上不賭的原因,是個性使然,沒有偏財運,是個藉口,可是偏偏


人生似乎是無處不賭,只是賭注不同,一般的賭注是金錢,不論輸贏,換


得到的也是金錢,當然還有些附加的價值,例如贏的人也得到快樂,輸的


人也換來了沮喪。








有些賭注是時間,也就是青春,換來的就不是時間與青春了,不論你的結


果是輸是贏,年華是一定不見了,換來的是什麼?也許是名,也許是利,


也許什麼也不是,我這樣講也許有些悲觀,也太灰色了,但是人生確實就


是如此,只是今天我們用賭博與賭注的角度去詮釋。





但是從積極面來說,人生的賭局,有很多的籌碼,是自己創造的,這跟一


般的賭場上賭輪盤,是大不相同的,首先你必須設定好自己的目標,有短


程的目標與長程的目標,當然更重要的是終極的目標,假設你的目標是當


大富翁,就先得定義大富翁的意涵,例如有多少資產,是你心中的大富翁


,這就跟成功的定義是相同,每個人心中的成功,都是不同的,那成功的


定義就會變得很抽象,也很相對,不是絕對的。





好了,有了終極目標,接下來就是設定長程的目標,長程目標可以有很多


階段,總之完成了所有的長程目標,終極目標也就完成了,但是每一個長


程目標,又必須拆成若干的短期目標,這麼多目標,有的是並行的,有的


是接續性的,如何的分析與執行這些計劃,就是創造自己人生賭局的籌碼


,故,我才說人生的賭局,自己是可以增加勝率的。





用這樣的角度,就不會太消極了,可是人生的賭局,畢竟還是賭局,有機


運的成份存在,要不然就不會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話了,但是


當你怨天尤人時,你就準備往失敗的方向走了,因為,成功的因素之一雖


是機運,但是你若不準備好其他的成功因素,機運來了,你還是不會成功


的,可是當你準備好其他的成功因素時,機運一來,就成功了,機運不來


,那是命,是賭局!





賭博與賭注,這篇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後的這句話,有很多的事情,你不做


永遠不會實現,你做了即使不會成功,但是有成功的可能,而第二個重點


是在做之前,增加自己成功的籌碼,而成功的籌碼,在於自己的計劃、態


度與能力,常常有人問我,你錄取員工的首要標準是什麼?我的回答,二


十年未曾變過,就是態度!

另類的旁白








這一星期因為客廳的電視壞了,換修的零件一方面需要調貨,一方面價格


不斐,加些錢又可以買一台新的,所以陷入長考,內子就把主臥室的那台


電視給搬出來用,這下子就剝奪了我每晚看DVD的習慣了,我的格友大都


知道,我不太看電視節目,所以主臥室的電視僅為撥放器而設,並無接有


線電視或MOD








重點是這一週,我看電視的節目,機會就增加一些了,但是還是看看新聞


,政治性的談話節目等等,這讓我發現,現在的節目有一些特點,提出來


給格友會心一笑,或者說是啼笑皆非,更應該說是不知所云……,首先是


字幕,我記得我以前在報社工作,打錯一個字的結果,很可能出報的當天


就會被革職,記得有一次,輸入課的同仁,將總統李登輝,打成行政院長


,當天就回家吃自己了,還連坐到校對、編輯等等部門與主管級被記過。





但是現在的字幕,我只能說我每天看電視約兩個小時,在短短的兩個小時


中,一天至少出現兩個錯字以上,以電視的品管要求,理應高於報社的情


況下,這些電視台,應該每天都有許多從業人員被記過,甚至離職。


第二點是串場與旁白;記者的訪問,這兩大項目,這些串場與旁白真的很


另類,也可以說是無厘頭。





舉例說明,某台某記者,追著一位剛剛發現自己兒女被謀害的屍體,她居


然可以問出:「請問一下你現在的心情是激動的嗎?」這要教人如何回答


,有人痛失愛子()後,會不激動或難過的嗎?這種問法,講白了是欠打


的問法,另一種是白癡旁白,有個節目是報導刑事案件的始末,其中有一


被害人,雙手被電線綑死,然後放火滅屍,旁白是:「這到底是自殺?還


是他殺?請廣告後繼續收看XXX的分析報導」,這不是白癡旁白嗎?





我覺得現在的這些記者、名嘴等等,不是江郎才盡,就是長江沒後浪了,


怎麼會這樣呢?像陳文茜、李敖、胡忠信這類的水平,幾乎找不到了,不


必要像我舉的這三位那麼高,至少不要出現白癡旁白與欠打問法吧!





還有一些名嘴,我很懷疑,他們在講的,連自己也聽不懂,還是自我催眠


,尤其是以綠系列的名嘴居多,我本身是無藍綠的信仰,但是為甚麼,綠


營不能推出一些口才便捷、邏輯性強的人選呢?總是給人耍嘴皮子的感受


,就好像三隻小豬,治國政策性的高度不見了,一直不斷的升高與消費這


三隻小豬,難道不知道,三隻小豬能鞏固基本盤,但是擴張不了中間選民


的青睞嗎?這就是台灣的政治高度!也是媒體的態度!




咨爾多士








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咨爾多士,為民前鋒;


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中華民國‧國歌歌詞---









欣逢建國百年的雙十國慶,原本這應該是個舉國歡慶的日子,但是從一些政


治人物的眼裡,這也是一種操弄的好時機,但是缺乏政治智慧,講一些說詞


與做出一些行為,只能顧住自己的基本盤,失去了中間選民的支持,因為在


此時機,應該顯示台灣人民的團結與國家認同,共同為自己的國家與自己的


土地而團結,給國際間的友人或敵人,知道台灣是團結的,不是一盤散沙!





本篇名為「咨爾多士」,有幾層的含意,第一層含意是從國歌的歌詞裡,從此


句起,應該是比較沒有爭議的,因為前四句,總是被M黨拿來說嘴,說這不


是國歌是黨歌,這點到也是事實,因為「吾黨所宗」這句嘛,而M黨不認同


中華民國的國號,所以,「以建民國」與「三民主義」應該也是不能接受的,


包括前國策顧問金女士(日本國籍),與前台北市副市長陳先生,這兩位都曾


經公開說過,國旗與國歌看了或聽了就噁心的字眼。





坦白說不喜歡或憎惡都行,反正台灣夠民主的,但是用「噁心」似乎就不必


了,因為用「噁心」只會突顯自己的矯情與做作,真的愛台灣的人,不需要


只會耍嘴皮子,尤其是都入日本籍了,講這個也不是矯情與做作可以形容的


,反而是真的令人「噁心」不已!





「咨爾多士」的第二層含意,也是我今天主要的義蘊,就是台灣現在的政


治人物,不論執政黨或在野黨,都須要多多的「咨爾多士」,放眼望去的


藍綠兩黨的領導人,所用之人,皆為自己圈圈內的人選,而忽略了用人唯


才,忠言也許逆耳,但廣聽志士之言,多方諮詢,用以政策,改以弊端,


才為真正的為民福祉。





今天從國歌的歌詞裡,我們可以評鑑現在的藍綠兩黨的領導人,甚至其黨


性與態度,「一心一德,貫徹始終」這點應用在自己的黨內,還勉強說的過


用,若於國家就值得商榷,否則蔡英文為何不参加國慶典裡,領18% 又反


18%,這不符「一心一德,貫徹始終」吧,反看藍營,這點做的比綠營好些


,不過也是另類的五十笑百,再談「矢勤矢勇,必信必忠」,這八個字,可


就算是高標準了,「夙夜匪懈,主義是從」這裡的主義,大家都有自己的「


主義」,重點是這「主義」是否是為民,要是為己的話,那夙夜匪懈還得了


,海角都得七十億了。





「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就是現今的重點了,因為如果連這兩句話都做不


到,後面的也不可能做的到的,這道理筆者應該不用再解釋了,建國百年


是一個里程碑,大家應該因此而為台灣這片土地而努力,就算不認同國號


、國旗與國歌,也不用去汙衊它們,在沒有任何改變的情況下,它們還是


代表國家,代表台灣這片土地,不必像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勝利法是一


種自以為是的悲哀!

未央格裡的蒼穹

  我一直不喜歡「時尚」這個字眼,它代表對自信的缺乏,一種人云亦云的膚淺,它,只比流行好一點點,因為只有在時空中沉澱的時尚才會留下來,那就是「品味」,而經歷淬鍊的品味,才能成為「風格」,風格逐漸凝聚成「主義」,終於,對主義的執著成為一種「信仰」,但,信仰往往又回頭扮演著流行與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