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蒼穹未央」裡,第二次寫中秋節的感言,方才翻了去年剛剛創
格時寫的〈話談月到中秋〉的散文,看完之後,竟然發現一件很可悲的事
,就是這一年來的台灣,可以說是毫無進步,而我自己的思想,也是絲毫
的紋風不動,三百六十多個日子的停頓,叫人傷心且悸動,更甚而深思之
的,不是滯留不進,反而有倒退的痕跡,這讓我心中真的是抹上了一層陰
影,與天上的明月相對,不可同日而語。
也許這樣說,會讓人有語無倫次的感覺,但是如果您真的有興趣,可以看
看去年那篇的期許,也許就能了解我現在的沮喪,無論如何,能發現問題
的癥結點,這是一回事,是否能改變,這又是另一件事,本來New York
city 與The Moon 所代表的就是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異,而理想與夢想的
差別亦在於是否能變成New York city,這是我的次邏輯理論,而我的主邏
輯理論,是全世界所有的事物,都只有相對與絕對兩種詮釋,回到這種概
念下,我似乎可以略為釋懷,抬頭望望蒼穹上的月圓了。
蒼穹話中秋,並不該侷限在緬懷過去的得失,應該是策立未來的方向,用
蒼穹廣大的視野與胸襟,包容或發散出月圓的光芒,這才是該有的真締與
行為,我想…我是這麼想的,雖說有些許的猶豫,但不影響我的義無反顧
,在「蒼穹未央」裡,該有的勇氣,本來就該存在,該說出的話,本來就
無須躊躇,儘管這一路走來的蹣跚,也許…這一路令人稱羨,也都回到了
相對與絕對的理論範疇。
「蒼穹未央」雖然不是我的人生投影,卻是我的生命回顧與展現,這裡面
少了太多的包裝,但也感受到網路的無奈與現實,應該說是活著的我是現
在式,而「蒼穹未央」的我是過去式,而我卻想在過去的時空,奢望找到
現在的自我,更深切的是想找到未來的答案,這…到底是太奢求,還是太
無知,繞來繞去又回到我的主邏輯理論,相對與絕對的關係。
我不是個哲學家,可是這篇文章又寫的過份的哲學了,我自己又產生了一
個新的思維,在這樣的情境下,我想……明年的今天,當我第三次面對明
月,我是否仍能如此坦然的面對自己,就如同我現在皓然的面對蒼穹的月
光,這樣的心情,還能再歸究於相對與絕對嗎?
我不知道,但是明年的今天,一定會有答案的。( 我深信,因為對我而言
,這是絕對,不是相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