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紙捲放久了會有風險,所以最好的作法,就是別放太久,最好別超過一年,
而且必須是良好環境下的倉庫,才有這樣的保存期現,這時,改變陳陳相因的方
法,當然就是推陳出新了,可是不斷的推陳出新,結果就是成本增加,因為這樣
做等於每一顆新聞紙捲,都必須經過至少兩次上下貨的蹂躪,無形之中,運輸成
本增加了一倍,紙捲的耗損機率也增加了。
所以,我用的方法是混合式的移動平均法,把先進先出、後進先出這些方法,都
當成學術理論了,把五個外倉依據其容量大小,進貨存倉的時間,在儘量不影響
成本之下,做移動內倉(印務廠)的規劃,把這方法寫的太細,也沒意思,總之就
是做最經濟又最安全的打算就是。
不只是新聞紙捲,像照相製版的菲林與PS版,油墨這三大項印報耗材,也都是
往這個方向去管理的,差別是新聞紙占的空間過大,動輒數百坪的挑高廠房,而
且運輸與倉儲成本很高,且必須仰賴進口,自己開信用狀,菲林、PS版與油墨,
雖說有很多廠牌也是進口貨,但是都是由代理商或其台灣分公司進口屯貨了,買
方不用負擔這些風險與成本。
說到這裡,大家就可以知道,新聞紙捲報社是透過貿易商採購的,幾乎全國的報
社,自己有輪轉印刷機的,都是這樣運作,小報社通常是請大報社代印代發的,
要不就是舊式的平版印刷,那印刷的機制不同,最幸福的應該算是中央日報吧,
有中興紙業的供應,不用像我們這麼操煩哩。
身為新聞紙捲的採購,對於品質的要求是一定的,但是仍有一些個人的偏好,像
我對加拿大的紙張,明顯的喜優於美國,雖然都是北美洲,但產地與製造,就是
不一樣,而我更偏愛歐系的紙張,不管是紙的成色與拉力,都是一流標準,當然
價格很明顯的貴於日本、印尼等亞洲的廠牌,不過以亞洲的紙來說,日本的新聞
紙,算是最高標的了。(指小說發生的年代)
而且最主要的是日本的船期最短,價格也合理,萬一有個意外,進貨的時間最短
呢,以推陳出新的方式來運作,最好的理想就是將新聞紙捲報關後,放在免稅的
保稅倉內(省倉租),也不用急著下貨到某個倉庫(省運輸與上下架),就每天下午
拉到報社的印務廠,拉一天的印量(約一百顆),當天就印完,這樣每天運作,除
了省租金、運輸、上下架、進出倉等等之外,還能減少運送中的耗損,而最好是
十五天左右完成,為什麼呢?因為保稅倉頂多就能放半個月,所以我下單到國外
時,通常喜歡下十五天的量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