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鴻爪

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

清十三皇朝












每當酒酣熟熱的夜晚,與知己好友閒聊時,總會談談歷史,曾經有人問過,


滿清十三皇朝,但是只有十二帝,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說穿了,相當的簡單


,就是清太宗皇太極有兩個年號,分別為後金汗國的天命與改為大清朝後的


崇德,這兩個年號,如此而已,但是就從這個話題,可以衍生出很多的主題


,也相當的有趣,相信很多讀歷史故事的人,也沒有發現。









(從清十三皇朝說起,談談皇帝的廟號、尊號、謚號、年號與御名,相互的


關係)





首先,我們稱清朝的皇帝,大都習慣用康熙、雍正與乾隆這種年號來稱謂,


大家不會稱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的姓名)為清仁帝,但是會稱劉恆為漢文


帝,劉啟為漢景帝(文景之治),為什麼稱清帝慣用年號,而稱漢帝卻用謚號


,而稱唐朝的李世民為唐太宗,這時又換成了廟號了,呵呵,這可真的是絕


了,要談這個問題,得先弄清楚皇帝的廟號、尊號、謚號、年號與御名,相


互之間關係,才搞的清楚,筆者會用相當白話的文字來敘述,這樣學史才有


趣味。





皇帝的御名,就是姓名,例如之前提的愛新覺羅是姓,玄燁是名,只是滿人


的姓因音節之故,看來較長,若是換成李世民、劉邦、劉備等等,就很明瞭


了,而年號是什麼?年號是中國歷史上最令人困擾的問題,因為年號除了表


示紀元為主要功能之外,還可以因祈福、歌頌,改朝換代、新政權興起、新


帝王登極,甚至沒有任何理由,只要興之所至,都有可能弄出個新年號的。





說到年號,歷史上有很多的有趣數據,當中國分裂時,一年可能有十六個年


號,分屬不同的國家,就算是大統一時期,武則天在位十六年,改了十四次


年號,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六年,也改了十次年號,也有一年內,一改再


改的,如西元五二八年,北魏王朝(就是花木蘭的國家)一年就改過三次,所


以這很令學史的人痛苦的,年號與國號是不同的,這點著無庸議。





寫到這裡,清朝的皇帝,為什麼習慣用年號代表,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因為


除了皇太極有兩個年號外,其他的清帝,都是終其一生,一朝一帝的,這也


證明了清朝的皇帝,大都都是很務實,很有一定的才幹的,包括皇太極也是


,他會改元,也是因為改國號的關係,這是無可避免的。





接下來,我們繼續的討論皇帝的廟號、尊號與謚號,先分別一下,廟號與


謚號,是皇帝死後在用的,而尊號是活的時候用的,至於詳細的說明,我


們於下一篇,〈諡號的種種〉中,會有所討論的,再次補充一下諡號與謚


號,如果沒意外,應該是大致上相同的含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未央格裡的蒼穹

  我一直不喜歡「時尚」這個字眼,它代表對自信的缺乏,一種人云亦云的膚淺,它,只比流行好一點點,因為只有在時空中沉澱的時尚才會留下來,那就是「品味」,而經歷淬鍊的品味,才能成為「風格」,風格逐漸凝聚成「主義」,終於,對主義的執著成為一種「信仰」,但,信仰往往又回頭扮演著流行與時尚...